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用于湿式氧化的新型碳材料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9-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6页
    1.1 CWAO法的研究现状第12-18页
        1.1.1 CWAO法简述第12页
        1.1.2 非均相催化剂的研究第12-15页
        1.1.3 碳材料催化剂的研究第15-18页
    1.2 氧化石墨烯(GO)的研究第18-22页
        1.2.1 GO的结构与性能第18-20页
        1.2.2 GO的制备方法第20-21页
        1.2.3 GO在催化领域的研究第21-22页
    1.3 富勒烯(C_(60))的研究第22-24页
        1.3.1 C_(60)的结构与性能第22-23页
        1.3.2 C_(60)制备方法第23页
        1.3.3 C_(60)在催化领域的研究第23-24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内容第24-26页
        1.4.1 研究目的第24页
        1.4.2 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2章 实验规划与方法第26-32页
    2.1 催化剂的制备与改性第26-27页
        2.1.1 GO的制备第26页
        2.1.2 改性C_(60)催化剂的制备第26-27页
        2.1.3 AC、CFs、MWCNTs和石墨的改性第27页
    2.2 催化剂性能评价方法第27-29页
    2.3 实验材料与装置第29-30页
    2.4 有机物分析测试方法第30页
    2.5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第30-32页
        2.5.1 比表面积(BET)第30页
        2.5.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0页
        2.5.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0-31页
        2.5.4 拉曼光谱(Raman)第31页
        2.5.5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第31页
        2.5.6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31页
        2.5.7 等电位点pH_(pzc)第31页
        2.5.8 Boehm滴定法第31-32页
第3章 GO催化剂CWAO降解苯酚的研究第32-48页
    3.1 不同GO催化剂的结构表征第32-36页
        3.1.1 BET第32页
        3.1.2 SEM和TEM第32-33页
        3.1.3 Raman第33-34页
        3.1.4 FT-IR第34-35页
        3.1.5 XPS第35-36页
    3.2 CWAO降解苯酚性能的研究第36-38页
    3.3 反应条件对GO催化剂CWAO降解苯酚的影响第38-44页
        3.3.1 投加量的影响第38-39页
        3.3.2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39-42页
        3.3.3 氧分压的影响第42-43页
        3.3.4 苯酚初始浓度的影响第43-44页
    3.4 CWAO降解苯酚中间产物分析第44-45页
    3.5 GO催化剂的重复性第45-47页
    3.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C_(60)催化剂CWAO降解苯酚活性研究第48-54页
    4.1 催化剂表征第48-51页
        4.1.1 FT-IR第48-49页
        4.1.2 XPS第49-51页
    4.2 C_(60)催化剂CWAO降解苯酚的研究第51-53页
    4.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碳材料CWAO降解有机物的研究第54-65页
    5.1 碳材料结构表征第54-57页
        5.1.1 SEM第54-55页
        5.1.2 BET第55页
        5.1.3 FT-IR第55-57页
    5.2 碳材料催化剂CWAO降解苯酚性能与结构解析第57-60页
        5.2.1 催化剂的活性研究第57-59页
        5.2.2 碳材料催化剂活性与结构关系第59-60页
    5.3 CWAO降解苯酚的反应自由基检测第60-64页
        5.3.1 CWAO降解硝基苯研究第60-61页
        5.3.2 CWAO降解苯酚和硝基苯第61-62页
        5.3.3 CWAO降解有机物体系中自由基产生机理第62-64页
    5.4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65-67页
    6.1 结论第65-66页
    6.2 建议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自由基引发的端炔串联反应:合成α-氨基-α-芳基酮
下一篇:一锅溶剂热合成一维NiSe、Ni3S2和NiSe-Ni3S2合金化合物纳米棒阵列及其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