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有关宏观区域的集装箱进出口优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有关无水港的研究综述 | 第12页 |
1.2.3 群智能优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集装箱货流组织中的无水港 | 第16-23页 |
2.1 无水港的概念 | 第16-17页 |
2.1.1 无水港定义 | 第16-17页 |
2.1.2 无水港与其它概念的区别 | 第17页 |
2.2 无水港的分类 | 第17页 |
2.3 无水港的功能 | 第17-20页 |
2.3.1 口岸功能 | 第18页 |
2.3.2 运输功能 | 第18页 |
2.3.3 物流和供应链功能 | 第18页 |
2.3.4 增值服务功能 | 第18-19页 |
2.3.5 保税物流功能 | 第19页 |
2.3.6 产业集聚功能 | 第19-20页 |
2.4 我国无水港的通关模式 | 第20-21页 |
2.4.1 口岸清关 | 第20页 |
2.4.2 转关运输 | 第20页 |
2.4.3 属地申报,口岸验放 | 第20-21页 |
2.5 基于无水港的多式联运和集装箱出口业务运作模式 | 第21-22页 |
2.5.1 运输链中的无水港 | 第21-22页 |
2.5.2 内陆货物经无水港出口的口业务运作模式 | 第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3 基于无水港转运功能的内陆地区集装箱出口流优化模型与算法 | 第23-36页 |
3.1 问题描述 | 第23页 |
3.2 网络构建 | 第23-24页 |
3.3 数学模型 | 第24-26页 |
3.3.1 假设条件 | 第24页 |
3.3.2 符号 | 第24-25页 |
3.3.3 目标函数和约束 | 第25-26页 |
3.4 自适应混合遗传算法 | 第26-32页 |
3.4.1 遗传算法概述 | 第26-27页 |
3.4.2 基于扩展优先权编码的遗传算法 | 第27-29页 |
3.4.3 遗传操作 | 第29-30页 |
3.4.4 自适应交叉和变异策略 | 第30-32页 |
3.4.5 算法流程 | 第32页 |
3.5 算例 | 第32-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4 基于无水港口岸功能的内陆地区集装箱出口流优化模型与算法 | 第36-52页 |
4.1 问题描述 | 第36-37页 |
4.2 网络构建 | 第37-38页 |
4.3 数学模型 | 第38-40页 |
4.4 进化算法 | 第40-48页 |
4.4.1 编码 | 第40-41页 |
4.4.2 解码 | 第41-45页 |
4.4.3 遗传操作 | 第45-47页 |
4.4.4 自适应交叉和变异策略 | 第47页 |
4.4.5 邻域搜索 | 第47-48页 |
4.5 算例 | 第48-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5.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第52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