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2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1.1 传统教师权威消隐于课改实践 | 第9页 |
1.1.2 对话教学课堂催生新型教师权威 | 第9-10页 |
1.1.3 “生本化”的教育是否需要教师权威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2.1 国内外关于对话教学的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2.2 国内外关于教师权威的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9页 |
1.2.3 国内关于教师权威在对话教学中的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1.4.1 马丁·布伯对话主义哲学 | 第21-22页 |
1.4.2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 第22页 |
1.4.3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 | 第22页 |
1.5 研究设计 | 第22-26页 |
1.5.1 研究对象 | 第22-24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5.3 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2 传统教师权威在对话教学中的“失落” | 第26-32页 |
2.1 新课改实施背景下的对话教学 | 第26-27页 |
2.1.1 “对话理念”的时代背景 | 第26页 |
2.1.2 “对话课堂”的应运而生 | 第26-27页 |
2.2 教师权威在对话教学中的变迁 | 第27-30页 |
2.2.1 教师法定权威的淡化 | 第27-28页 |
2.2.2 教师传统权威的旁落化 | 第28-29页 |
2.2.3 教师知识权威及感召权威的弱化 | 第29-30页 |
2.3 传统教师权威“旁落化”的解析 | 第30-32页 |
2.3.1 社会发展的“重压” | 第30页 |
2.3.2 “知识上位者”的边缘化 | 第30-31页 |
2.3.3 新课程改革民主教学理念的冲击 | 第31-32页 |
3 对话教学中的新型教师权威 | 第32-44页 |
3.1 对话课堂中的“新型教师权威”及其表现 | 第32-39页 |
3.1.1 空间——新型教师权威的平台 | 第32-34页 |
3.1.2 语言——新型教师权威的主要工具 | 第34-36页 |
3.1.3 行为——新型教师权威的行动力 | 第36-39页 |
3.2 新型教师权威在对话课堂中的发生机制 | 第39-42页 |
3.2.1 滋生于课堂的新型教师权威 | 第39页 |
3.2.2 扎根于对话的新型教师权威 | 第39-41页 |
3.2.3 彰显于教育行为的新型教师权威 | 第41-42页 |
3.3 新型教师权威的生成障碍 | 第42-44页 |
3.3.1 提升教师专业化难度高 | 第42-43页 |
3.3.2 难以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对话 | 第43-44页 |
4 交流与超越:对话教学中的教师权威期盼 | 第44-47页 |
4.1 合理教师权威的实施准则 | 第44-45页 |
4.1.1 教师自我赋权以获自尊自信 | 第44-45页 |
4.1.2 在合作共享中完成教师的公共使命 | 第45页 |
4.2 践行优质对话课堂的话语策略 | 第45-47页 |
4.2.1 学会提问,寻求好问题的启发作用 | 第45页 |
4.2.2 巧设情境,搭建师生对话交流的平台 | 第45-47页 |
5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