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量子接口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量子计算机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量子基本理论 | 第13-19页 |
2.1 量子力学 | 第13-14页 |
2.2 量子比特 | 第14-15页 |
2.3 量子门和电路 | 第15-17页 |
2.4 量子纠缠 | 第17-1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超导量子位器件的设计与研究 | 第19-32页 |
3.1 Josephson效应 | 第19-21页 |
3.2 Josephson结的等效电路 | 第21-22页 |
3.3 基于电荷的约瑟夫森量子比特 | 第22-23页 |
3.4 基于磁通的约瑟夫森量子比特 | 第23-24页 |
3.5 基于相位的约瑟夫森量子比特 | 第24-26页 |
3.6 混合超导量子器件的设计与研究 | 第26-3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4章 量子计算机接口架构设计 | 第32-45页 |
4.1 量子计算机接口架构设计 | 第32-39页 |
4.1.1 超导相位量子比特的读取 | 第33-35页 |
4.1.2 超导电荷量子比特的读取 | 第35-37页 |
4.1.3 超导量子比特耦合 | 第37-39页 |
4.2 量子处理元件局部编程 | 第39-42页 |
4.2.1 量子处理元件编程方法 | 第40-41页 |
4.2.2 解复用器对量子处理元件编程 | 第41-42页 |
4.3 量子隐形传态 | 第42-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45-56页 |
5.1 仿真软件简介 | 第45页 |
5.2 量子计算设计流程 | 第45-47页 |
5.3 量子处理器QPU与CPU接口功能仿真及分析 | 第47-53页 |
5.3.1 量子计算机接口仿真及分析 | 第48-51页 |
5.3.2 异步FIFO仿真及分析 | 第51-53页 |
5.3.3 传统计算机接口仿真及分析 | 第53页 |
5.4 量子处理器QPU与CPU接口性能仿真及分析 | 第53-55页 |
5.4.1 QPU与CPU接口的数据识别概率 | 第53-54页 |
5.4.2 数据识别率与接口温区动态功耗 | 第54-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总结 | 第56-57页 |
6.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Ⅰ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