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0页 |
一、 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四、 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一) 创新点 | 第18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最低生活保障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第20-26页 |
一、 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一) 社会救助制度 | 第20页 |
(二)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第20-21页 |
(三)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 第21页 |
二、 理论依据 | 第21-26页 |
(一) 社会分层理论 | 第21-22页 |
(二)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2-24页 |
(三) 罗尔斯正义论 | 第24页 |
(四)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城乡居民最生低活保障制度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26-32页 |
一、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 第26-28页 |
(一)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二)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 第27-28页 |
二、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 | 第28-32页 |
(一)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 | 第28-29页 |
(二)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 | 第29-32页 |
第四章 X 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比较与分析 | 第32-46页 |
一、 X 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背景资料 | 第32-33页 |
二、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比较 | 第33-39页 |
(一) 制度安排方面 | 第33-34页 |
(二) 保障范围方面 | 第34-35页 |
(三) 保障标准方面 | 第35-36页 |
(四) 管理模式方面 | 第36-38页 |
(五) 财政投入方面 | 第38-39页 |
三、 导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差异的问题根源 | 第39-41页 |
(一)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分割 | 第39页 |
(二) 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不均 | 第39-40页 |
(三)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管理体系缺失 | 第40-41页 |
(四) 农村经济状况制约 | 第41页 |
(五) 顶层设计缺乏合理性 | 第41页 |
四、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41-46页 |
(一) 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 第42页 |
(二) 进一步扩大城乡贫富差距 | 第42-43页 |
(三) 阻碍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建设 | 第43-44页 |
(四) 阻碍社会和谐发展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路径选择 | 第46-52页 |
一、 改革户籍制度,破除二元结构分割 | 第46-47页 |
(一) 消除户籍捆绑利益 | 第46页 |
(二) 改革户籍制度打破人口流动壁垒 | 第46-47页 |
二、 加大中央及地方财政投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 第47-48页 |
(一) 明确各级政府责任 | 第47页 |
(二)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 第47-48页 |
三、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管理体系建设 | 第48-49页 |
(一) 完善管理程序、规章、制度 | 第48-49页 |
(二) 加强上级领导与外部监督作用 | 第49页 |
四、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 第49-50页 |
(一) 加快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 | 第49-50页 |
(二)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第50页 |
五、 完善顶层设计,加快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 | 第50-52页 |
(一) 顶层设计要改变传统观念 | 第50-51页 |
(二) 顶层设计要重视立法保障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