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引言 | 第6-8页 |
第1章 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制度价值 | 第8-12页 |
·前置程序最大限度尊重了公司的独立人格 | 第8-9页 |
·前置程序有利于尊重董事的经营判断规则 | 第9页 |
·前置程序给予公司自我救济的机会 | 第9-10页 |
·前置程序有效地防止了滥诉行为的发生 | 第10-12页 |
第2章 境外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探析 | 第12-24页 |
·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立法原则 | 第12-13页 |
·美国前置程序的立法原则 | 第12页 |
·大陆法系前置程序的立法原则 | 第12-13页 |
·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申请人制度 | 第13-15页 |
·美国前置程序的申请人制度 | 第13-14页 |
·大陆法系前置程序的申请人制度 | 第14-15页 |
·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请求对象 | 第15-18页 |
·美国前置程序的请求对象 | 第16-18页 |
·大陆法系前置程序请求对象 | 第18页 |
·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申请内容和期限 | 第18-20页 |
·美国申请内容和期限的相应规定 | 第18-19页 |
·大陆法系申请期限的相应规定 | 第19-20页 |
·竭尽公司内部救济例外——申请无益原则 | 第20-22页 |
·公司的决定效力 | 第22-24页 |
·美国公司决定效力 | 第22-23页 |
·日本阻却否定制 | 第23-24页 |
第3章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反思 | 第24-28页 |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立法现状 | 第24页 |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存在的问题 | 第24-28页 |
·申请人 | 第24-25页 |
·申请内容 | 第25页 |
·申请对象 | 第25-26页 |
·公司法第152条的立法缺憾 | 第26-28页 |
第4章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的完善与重构 | 第28-41页 |
·申请人的持股要求 | 第28-29页 |
·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申请内容的重构 | 第29页 |
·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等待期限 | 第29-31页 |
·股东代表诉讼前置程序申请对象的完善 | 第31-35页 |
·关于我国是否引进美国的独立诉讼委员会的讨论 | 第31-33页 |
·我国公司法中"他人"侵犯公司利益时申请对象的确定 | 第33-35页 |
·公司法第152条"紧急情况"的重构 | 第35-38页 |
·明确"紧急情况"下的豁免条件 | 第35-36页 |
·关于是否引进美国的申请无益原则的讨论 | 第36-38页 |
·我国公司决定的效力 | 第38-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