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执行证据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1章 民事执行证据制度的独立性 | 第8-14页 |
·民事执行证据的概念 | 第8-9页 |
·民事执行证据制度的独立性 | 第9-14页 |
·民事执行证据制度独立性的国家权力基础 | 第9-11页 |
·民事执行证据制度独立性的程序差异基础 | 第11-13页 |
·民事执行证据制度的独立性分析 | 第13-14页 |
第2章 我国民事执行证据制度的困境 | 第14-18页 |
·我国民事执行证据制度的立法与司法现状 | 第14-15页 |
·民事执行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5-18页 |
·执行实施和执行裁决的证据规则混同 | 第15-16页 |
·将当事人举证定性为承担证明责任 | 第16页 |
·法院调查取证规定不科学 | 第16-17页 |
·机械套用审判证据制度 | 第17-18页 |
第3章 民事执行证据制度的构建 | 第18-36页 |
·基本原则 | 第18-20页 |
·诚信原则 | 第18-19页 |
·效率原则 | 第19页 |
·当事人不平等原则 | 第19-20页 |
·证据形式 | 第20-21页 |
·报告财产的证据意义 | 第20-21页 |
·财产线索的证据意义 | 第21页 |
·执行当事人举证 | 第21-23页 |
·债权人享有举证权利 | 第21-22页 |
·债务人负担举证义务 | 第22-23页 |
·法院调查取证 | 第23-29页 |
·执行调查权的强制性与主动性 | 第23-24页 |
·法院调查取证的启动 | 第24-25页 |
·法院调查取证的方式 | 第25-29页 |
·证据的审查 | 第29-31页 |
·法院的证据查实义务 | 第29页 |
·证据审查规则 | 第29-31页 |
·执行裁决的证据问题 | 第31-36页 |
·不予执行 | 第32页 |
·执行中止和终结 | 第32页 |
·参与分配 | 第32-33页 |
·追加、变更被执行人 | 第33页 |
·执行救济 | 第33-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注释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1-42页 |
附录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