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借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四节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网络借贷的概述 | 第17-22页 |
第一节 网络借贷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一 互联网金融 | 第17页 |
二 网络借贷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网络借贷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第三节 网络借贷的特点 | 第19-20页 |
第四节 网络借贷的发展趋势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大学生网络借贷产生的背景和当前现状 | 第22-36页 |
第一节 网络借贷和借贷公司的发展背景 | 第22-29页 |
一 网络借贷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 第22-23页 |
二 网络借贷的利弊分析 | 第23-25页 |
三 借贷公司的贷款程序 | 第25页 |
四 监管部门对网络借贷公司的监管机制 | 第25-27页 |
五 国家出台对网络借贷公司的最新政策 | 第27页 |
六 马克思借贷资本理论下网络借贷关系的特征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借贷的现状 | 第29-36页 |
一 参与调查学生基本情况 | 第29页 |
二 大学生网络借贷认知 | 第29-30页 |
三 大学生网络借贷的目的及原因 | 第30-31页 |
四 大学生生活消费来源及网络借贷金额 | 第31-32页 |
五 大学生网络借贷的担保能力和还款能力 | 第32-34页 |
七 大学生网络借贷的保密性 | 第34-35页 |
八 大学生对网络借贷的建议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借贷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36-42页 |
第一节 大学生网络借贷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一 申请方式不规范 | 第36页 |
二 对款项的流向无人监管 | 第36-37页 |
三 盲目创业亟需资金运转 | 第37页 |
四 易陷低分期利率的贷款泥潭 | 第37-38页 |
五 大学生被骗受害现象频繁 | 第38页 |
六 引发违法犯罪问题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大学生网络借贷的原因分析 | 第39-42页 |
一 网络借贷是简易化的借贷方式 | 第39页 |
二 网络借贷的申请流程过于简单 | 第39页 |
三 网络借贷的宣传方式比较杂乱 | 第39-40页 |
四 大学生存在虚荣心、消费陋习 | 第40页 |
五 高校缺乏较有成效的监管和引导机制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大学生网络借贷的对策分析 | 第42-48页 |
第一节 强化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引导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加强心理预警,开展励志教育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建构网络借贷的信息共享机制 | 第44页 |
第四节 健全校园网络借贷平台监管措施 | 第44-45页 |
第五节 完善大学生网络借贷的纠纷处理制度 | 第45-46页 |
第六节 建立大学生网络借贷法律规制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