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0页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国外电力项目研究情况 | 第7页 |
1.3 国内电力项目研究情况 | 第7-8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5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 第9-10页 |
2 电厂主要电气设备及其原理分析 | 第10-21页 |
2.1 电厂主要一次电气设备及其基本原理 | 第10-13页 |
2.1.1 同步发电机的原理 | 第10-11页 |
2.1.2 三相变压器的原理 | 第11-12页 |
2.1.3 互感器的原理 | 第12-13页 |
2.1.4 互感器的作用 | 第13页 |
2.2 电厂主要电气二次设备的原理 | 第13-17页 |
2.2.1 发变组保护配置及原理 | 第13-14页 |
2.2.2 发电机主要故障 | 第14-16页 |
2.2.3 变压器主要故障 | 第16-17页 |
2.3 励磁系统 | 第17-21页 |
2.3.1 励磁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 第17页 |
2.3.2 励磁系统的分类和原理 | 第17-21页 |
3 火力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常规调试方法 | 第21-31页 |
3.1 一次设备单体调试方法 | 第21-25页 |
3.1.1 发电机 | 第21-22页 |
3.1.2 变压器 | 第22-24页 |
3.1.3 互感器 | 第24-25页 |
3.2 继电保护装置调试方法 | 第25-27页 |
3.3 电气整套启动前的试验 | 第27-31页 |
3.3.1 测试转子的交流阻抗和损耗 | 第27页 |
3.3.2 发电机定子绕组三相短路在额定转速的试验 | 第27-28页 |
3.3.3 主变的差动保护的厂变侧CT回路的校验(第一次零起升流) | 第28页 |
3.3.4 测量发电机定子三相绕组开路时的发电机的空载特性。 | 第28-29页 |
3.3.5 励磁为自励方式下发电机空载励磁调节系统的调整试验 | 第29页 |
3.3.6 发电机并主变零起升流试验(选他励方式) | 第29页 |
3.3.7 发变组升压试验 | 第29-30页 |
3.3.8 主交冲击受电 | 第30页 |
3.3.9 发电机并网试验准备(自励方式) | 第30页 |
3.3.10 发电机并网试验 | 第30页 |
3.3.11 发电机励磁系统在带负荷时的检查试验 | 第30页 |
3.3.12 发电机调差特性试验 | 第30页 |
3.3.13 甩无功负荷试验 | 第30-31页 |
4 改进调试试验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 第31-34页 |
4.1 引言 | 第31页 |
4.2 传统方法的优缺点 | 第31-32页 |
4.2.1 传统方法的优点 | 第31-32页 |
4.2.2 传统方法的缺点 | 第32页 |
4.3 调试方法改进的必然性 | 第32-33页 |
4.3.1 技术设备发展革新的必然结果 | 第32页 |
4.3.2 传统方法的缺点注定了必须进行调试方法的改进 | 第32页 |
4.3.3 传统方法不能适应进口设备的调试 | 第32-33页 |
4.4 调试方法改进的可行性研究 | 第33页 |
4.5 改进后的方法应具有的特点 | 第33-34页 |
5.榆横发电厂单体调试方法和整套启动调试方法的改进 | 第34-47页 |
5.1 电流互感器变比测试 | 第34-37页 |
5.1.1 电流法 | 第34-35页 |
5.1.2 电压法 | 第35-37页 |
5.2 变压器的一次通流试验及弱小电流的测量方法 | 第37-40页 |
5.2.1 变压器的一次通流的必要性 | 第37页 |
5.2.2 变压器一次通流的主要方法 | 第37-40页 |
5.2.3 影响变压器两侧二次电流大小的因素 | 第40页 |
5.2.4 使用常见钳型相位表测量极小电流的改进方法 | 第40页 |
5.3 差动保护比率制动试验分析 | 第40-42页 |
5.3.1 单相试验 | 第40-42页 |
5.3.2 三相试验 | 第42页 |
5.4 电气整套启动方法和步骤对比和改进 | 第42-47页 |
5.4.1 传统电气整套启动实验方案 | 第44页 |
5.4.2 华电榆横发电厂调试中改进的整套启动方案 | 第44-46页 |
5.4.3 改进后试验方案的优点 | 第46-4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