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概述 | 第9-10页 |
1.2 量子通信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1.3 论文完成的工作 | 第11-13页 |
第2章 量子通信的基本理论 | 第13-23页 |
2.1 量子和量子比特的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2.1.1 量子 | 第13页 |
2.1.2 量子比特 | 第13-14页 |
2.2 量子比特的性质 | 第14-15页 |
2.2.1 叠加原理 | 第14页 |
2.2.2 测不准原理 | 第14-15页 |
2.2.3 不可克隆性 | 第15页 |
2.3 量子通信基本概念 | 第15-19页 |
2.3.1 量子纠缠 | 第15-16页 |
2.3.2 量子隐形传态 | 第16-17页 |
2.3.3 量子密钥分配 | 第17页 |
2.3.4 量子信息论基础 | 第17-19页 |
2.4 量子通信信道 | 第19-21页 |
2.4.1 自由空间量子信道 | 第19-20页 |
2.4.2 常见的有噪信道 | 第20-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灰霾粒子与水云粒子不同混合方式对量子卫星通信性能影响 | 第23-37页 |
3.1 引言 | 第23-24页 |
3.2 灰霾粒子和水云粒子不同混合方式的物理模型 | 第24-25页 |
3.3 不同混合方式对量子卫星通信性能的影响 | 第25-36页 |
3.3.1 对量子卫星链路衰减的影响 | 第25-29页 |
3.3.2 对振幅阻尼信道容量的影响 | 第29-32页 |
3.3.3 对信道保真度的影响 | 第32-34页 |
3.3.4 对信道误码率的影响 | 第34-36页 |
3.4 结论 | 第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中层海水水色三要素对水下量子通信的影响 | 第37-51页 |
4.1 引言 | 第37-38页 |
4.2 海水信道光学特性 | 第38-40页 |
4.2.1 海水的吸收效应 | 第38-39页 |
4.2.2 海水的散射效应 | 第39-40页 |
4.3 水色三要素对水下量子通信性能的影响 | 第40-49页 |
4.3.1 水色三要素对量子通信链路的影响 | 第40-43页 |
4.3.2 水色三要素对退极化信道容量的影响 | 第43-46页 |
4.3.3 水色三要素对信道保真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4 水色三要素对信道误码率的影响 | 第47-49页 |
4.4 结论 | 第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海浪对星潜量子通信性能的影响 | 第51-57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海浪模型 | 第51-53页 |
5.2.1 海浪的有关概念 | 第51-52页 |
5.2.2 海浪谱理论 | 第52-53页 |
5.3 海浪对量子信道纠缠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5.4 海浪对量子信道利用率的影响 | 第54-56页 |
5.5 结论 | 第5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57页 |
6.2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