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6-22页 |
1.1 研究及意义 | 第16-1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1.4 研究创新 | 第21-22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及文献综述绪论 | 第22-34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2.1.1 创业板市场 | 第22页 |
2.1.2 市场流动性 | 第22-23页 |
2.1.3 股价波动性 | 第23-24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2.2.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4-25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5-26页 |
2.3 文献综述 | 第26-32页 |
2.3.1 深港通相关研究综述 | 第26-27页 |
2.3.2 市场流动性相关研究综述 | 第27-28页 |
2.3.3 股价波动性相关研究综述 | 第28-30页 |
2.3.4 对外开放对证券市场股价波动性的影响 | 第30-32页 |
2.4 文献评述 | 第32-34页 |
3 深港通及创业板市场的现状分析 | 第34-44页 |
3.1 深港通简介及发展历程 | 第34-36页 |
3.1.1 深港通概述 | 第34-35页 |
3.1.2 深港通发展历程 | 第35页 |
3.1.3 国家专项法规制度 | 第35-36页 |
3.2 创业板市场现状分析 | 第36-39页 |
3.2.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 第37-38页 |
3.2.2 市场流动性不断增强,波动性逐渐减弱 | 第38-39页 |
3.3 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9-43页 |
3.3.1 市场流动性风险较大及原因分析 | 第39-41页 |
3.3.2 股价大幅度波动现象及原因分析 | 第41-4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深港通对创业板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44-54页 |
4.1 创业板市场影响因素识别 | 第44-51页 |
4.1.1 宏观经济因素 | 第44-46页 |
4.1.2 市场微观结构 | 第46-49页 |
4.1.3 投资者结构及行为 | 第49-50页 |
4.1.4 上市公司基本面 | 第50-51页 |
4.2 深港通对创业板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影响分析 | 第51-52页 |
4.2.1 促进市场国际化进程 | 第51-52页 |
4.2.2 提升市场深度和广度,改善市场规模 | 第52页 |
4.2.3 改善投资者结构和投资理念,调整市场流动性 | 第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5 深港通对创业板市场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54-66页 |
5.1 模型构建 | 第54-56页 |
5.2 指标选取与数据收集 | 第56-57页 |
5.3 实证检验及分析 | 第57-64页 |
5.3.1 描述性统计 | 第57-58页 |
5.3.2 平稳性检验 | 第58-59页 |
5.3.3 Granger检验 | 第59-60页 |
5.3.4 模型设定检验及结果分析 | 第60-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6 深港通对创业板市场波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66-76页 |
6.1 模型构建 | 第66-67页 |
6.2 指标选取与研究假设 | 第67-69页 |
6.2.1 指标选取 | 第67-68页 |
6.2.2 研究假设 | 第68-69页 |
6.3 数据分析 | 第69-72页 |
6.3.1 描述性统计 | 第69页 |
6.3.2 平稳性检验和自相关检验 | 第69-70页 |
6.3.3 序列相关性回归检验 | 第70-72页 |
6.4 GARCH—M模型实证分析 | 第72-7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7 结论、建议与展望 | 第76-80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76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76-78页 |
7.2.1 优化市场制度环境,注重多层次发展 | 第76-77页 |
7.2.2 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实行投资者差异化管理 | 第77页 |
7.2.3 创新配套风险管理工具 | 第77-78页 |
7.2.4 完善市场监管协调机制 | 第78页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附录 | 第86-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