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高送转行为研究--以爱尔眼科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1-14页
        1.2.1 研究思路第11-13页
        1.2.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 创新之处第14页
2 文献综述第14-21页
    2.1 理论基础第14-16页
        2.1.1 委托代理理论第14-15页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5页
        2.1.3 有效市场理论第15-16页
        2.1.4 股利迎合理论第16页
    2.2 文献综述第16-21页
        2.2.1 股权激励的动因与结果第16-18页
        2.2.2 “高送转”的动机与市场反应第18-19页
        2.2.3 股权激励与“高送转”的相关性第19-20页
        2.2.4 文献评述第20-21页
3 理论分析第21-32页
    3.1 相关概念第21-23页
        3.1.1 股权激励的概念第21-22页
        3.1.2 “高送转”的界定第22-23页
    3.2 股权激励的实施后果第23-24页
        3.2.1 稳定员工队伍第23页
        3.2.2 提高公司业绩第23页
        3.2.3 高管自利行为第23-24页
    3.3 实施“高送转”的影响因素第24-27页
        3.3.1 传递利好消息第24-25页
        3.3.2 影响公司股价第25页
        3.3.3 扩张股本第25-26页
        3.3.4 增强股票流动性第26-27页
    3.4 股权激励与“高送转”的相关性分析第27-32页
        3.4.1 “高送转”与行权成本降低第27页
        3.4.2 “高送转”与股票数量增加第27-28页
        3.4.3 “高送转”与解锁后股票价格上涨第28页
        3.4.4 股权激励、“高送转”与高管减持收益最大化第28-30页
        3.4.5 股权激励与“高送转”之间关系的理论预期第30-32页
4 案例分析——以爱尔眼科“高送转”为例第32-57页
    4.1 案例背景第32-38页
        4.1.1 公司概况第32-34页
        4.1.2 行业介绍第34页
        4.1.3 股权激励方案回顾第34-36页
        4.1.4 “高送转”股利政策回顾第36-38页
    4.2 爱尔眼科“高送转”的可能动机第38-43页
        4.2.1 传递利好消息第38页
        4.2.2 股本扩张第38-39页
        4.2.3 增加股票流动性第39-40页
        4.2.4 配合高管股权激励行权第40-43页
    4.3 实施“高送转”的条件第43-48页
        4.3.1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第43-44页
        4.3.2 企业成长性分析第44-45页
        4.3.3 企业生命周期分析第45-46页
        4.3.4 企业送转指标分析第46-48页
    4.4 “高送转”对股权激励预期收益的影响第48-57页
        4.4.1 预案公告效应第48-49页
        4.4.2 影响行权价格第49-51页
        4.4.3 影响股票数量第51-52页
        4.4.4 公司股价上涨第52-53页
        4.4.5 股票流动性增强第53-54页
        4.4.6 高管减持收益最大化第54-57页
5 研究结论与启示第57-61页
    5.1 研究结论第57-58页
    5.2 案例启示第58-60页
        5.2.1 公司治理角度第58页
        5.2.2 监管部门角度第58-59页
        5.2.3 投资者角度第59-60页
    5.3 研究不足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后记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B-S模型下新三板教育企业价值评估--以北教传媒为例
下一篇:低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的动因研究--基于通策医疗的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