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前奏曲的发展研究--以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为例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 选题来源 | 第7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7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8-10页 |
第一章 钢琴前奏曲的起源与发展 | 第10-13页 |
第一节 钢琴前奏曲的起源 | 第10页 |
第二节 巴洛克时期钢琴前奏曲的兴盛 | 第10-11页 |
第三节 古典主义时期钢琴前奏曲的岑寂 | 第11-12页 |
第四节 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前奏曲的复苏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肖邦钢琴前奏曲的创作概述 | 第13-17页 |
第一节 创作背景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创作思源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创作风格 | 第15-17页 |
1 、浪漫主义幻想性风格 | 第15-16页 |
2 、爱国主义民族性风格 | 第16页 |
3 、个性主义抒情性风格 | 第16-17页 |
第三章 肖邦对钢琴前奏曲的发展 | 第17-33页 |
第一节 曲式结构的多样性和结构形态的独立性 | 第17-21页 |
第二节 复调手法的独特性与和声语言的丰富性 | 第21-26页 |
第三节 旋律的诗意性与节奏的即兴性 | 第26-30页 |
第四节 艺术形象的个性化 | 第30-33页 |
第四章 对19世纪后钢琴前奏曲的影响 | 第33-36页 |
第一节 对钢琴前奏曲创作理念的影响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对钢琴前奏曲演奏方面的影响 | 第34-36页 |
1 、音色 | 第35页 |
2 、力度 | 第35页 |
3 、踏板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