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蓄电池组充放电监控系统的设计
|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6-16页 |
| 1.1 课题背景 | 第6页 |
| 1.2 电池管理系统的作用 | 第6-8页 |
| 1.3 铅酸蓄电池的特性 | 第8-13页 |
| 1.3.1 概述 | 第8-9页 |
| 1.3.2 密封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的特性 | 第9-13页 |
| 1.4 国内外现状 | 第13-14页 |
| 1.5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 第2章 蓄电池组充放电系统总体设计 | 第16-24页 |
| 2.1 蓄电池组充放电系统结构 | 第16页 |
| 2.2 主要芯片的选型 | 第16-19页 |
| 2.3 系统的开发环境 | 第19-20页 |
| 2.3.1 硬件开发环境 | 第19页 |
| 2.3.2 软件开发环境 | 第19-20页 |
| 2.4 上位机监控系统的设计 | 第20-23页 |
| 2.4.1 上位机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0页 |
| 2.4.2 功能及操作介绍 | 第20-23页 |
| 2.4.3 上位机系统的优化功能及设计流程 | 第23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节点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第24-35页 |
| 3.1 节点电路的总体设计 | 第24页 |
| 3.2 采样信号的处理 | 第24-28页 |
| 3.2.1 电流采样信号的处理 | 第25页 |
| 3.2.2 温度信号的处理 | 第25页 |
| 3.2.3 电池剩余电量估计 | 第25-28页 |
| 3.3 拨码开关接口 | 第28-29页 |
| 3.4 异常情况处理 | 第29-31页 |
| 3.5 充电电路 | 第31-34页 |
| 3.5.1 充电电路硬件设计 | 第31-33页 |
| 3.5.2 充电电路的软件开发与设计 | 第33-34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CAN 总线工作原理和应用 | 第35-52页 |
| 4.1 CAN 总线高层协议—CANopen | 第35-43页 |
| 4.1.1 基本情况介绍 | 第35页 |
| 4.1.2 CAL 协议 | 第35-37页 |
| 4.1.3 CANopen | 第37-43页 |
| 4.1.4 总结 | 第43页 |
| 4.2 CAN 总线实际应用 | 第43-50页 |
| 4.2.1 CAN 总线接口电路设计 | 第43-48页 |
| 4.2.2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8-50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5章 蓄电池充电控制算法研究 | 第52-69页 |
| 5.1 充电方法的比较 | 第52-53页 |
| 5.1.1 恒流充电法 | 第52页 |
| 5.1.2 恒压充电法 | 第52页 |
| 5.1.3 恒流恒压充电 | 第52-53页 |
| 5.2 模糊及 PID 算法 | 第53-55页 |
| 5.3 模糊控制基本理论 | 第55-62页 |
| 5.3.1 模糊控制系统 | 第55-56页 |
| 5.3.2 模糊化 | 第56-57页 |
| 5.3.3 模糊规则库 | 第57-58页 |
| 5.3.4 模糊推理 | 第58-61页 |
| 5.3.5 反模糊接口 | 第61-62页 |
| 5.4 控制方法研究及仿真 | 第62-68页 |
| 5.4.1 充电电路数学模型 | 第62页 |
| 5.4.2 分段模糊 PID 控制 | 第62-65页 |
| 5.4.3 混合型模糊 PID 控制 | 第65-68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77页 |
| 附件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