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燃料棒端塞焊缝超声特征扫描检测系统研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核燃料棒端塞焊缝超声特征扫描概述 | 第13-14页 |
1.3 核燃料棒端塞焊接工艺及常见焊接缺陷概述 | 第14-19页 |
1.3.1 核燃料棒端塞焊接工艺简介 | 第14-17页 |
1.3.2 核燃料棒端塞焊缝常见缺陷 | 第17-19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页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2章 核燃料棒端塞焊缝超声检测方案设计 | 第22-39页 |
2.1 检测对象及要求 | 第22-23页 |
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23-25页 |
2.2.1 机电一体化装置方案设计 | 第23-25页 |
2.2.2 超声检测系统方案设计 | 第25页 |
2.3 超声检测的参数设计 | 第25-32页 |
2.3.1 超声波频率的选择 | 第25-27页 |
2.3.2 聚焦方式的选择 | 第27-28页 |
2.3.3 探头尺寸的选择 | 第28-29页 |
2.3.4 耦合方式的选择 | 第29页 |
2.3.5 入射角的选择 | 第29-31页 |
2.3.6 水程长度的选择 | 第31-32页 |
2.4 端塞焊缝检测方法概述 | 第32-36页 |
2.4.1 环焊缝圆底孔的检测 | 第32-34页 |
2.4.2 环焊缝V型槽的检测 | 第34-35页 |
2.4.3 密封焊缺陷的检测 | 第35-36页 |
2.5 超声换能器的研制 | 第36-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检测系统机械装置设计 | 第39-56页 |
3.1 机械装置方案设计及总体要求 | 第39-40页 |
3.2 核燃料棒扫查过程 | 第40页 |
3.3 减少干扰信号的常用方法及气动动力系统设计 | 第40-42页 |
3.4 机械传动系统设计 | 第42-49页 |
3.4.1 横向传动系统 | 第43-45页 |
3.4.2 纵向传动系统 | 第45页 |
3.4.3 旋转传动系统 | 第45-49页 |
3.5 机械夹持装置的设计 | 第49-52页 |
3.6 液体循环系统设计 | 第52-53页 |
3.7 探头架设计 | 第53-55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检测系统电气设计与软件设计 | 第56-67页 |
4.1 电气系统 | 第56-63页 |
4.1.1 核燃料棒的电气控制工作流程 | 第56-58页 |
4.1.2 PLC的型号选取 | 第58-59页 |
4.1.3 PLC的输入设计 | 第59-61页 |
4.1.4 PLC的输出设计 | 第61-62页 |
4.1.5 PLC与主机的通讯 | 第62页 |
4.1.6 同步脉冲信号控制 | 第62-63页 |
4.2 软件系统 | 第63-66页 |
4.2.1 高速数据采集卡 | 第63-64页 |
4.2.2 超声成像 | 第64-66页 |
4.2.3 数据存储 | 第6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7-74页 |
5.1 检测试块制备 | 第67-68页 |
5.2 成像结果分析 | 第68-73页 |
5.2.1 环焊缝圆底孔成像结果 | 第68-70页 |
5.2.2 环焊缝V型槽成像结果 | 第70-72页 |
5.2.3 密封焊圆底孔成像结果 | 第72-7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5页 |
6.1 总结 | 第74页 |
6.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