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发电、发电厂论文--各种发电论文

Bi2Te3基热电材料及其温差发电器件的热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9页
    1.1 热电转换原理第9-11页
        1.1.1 Seebeck效应第9-10页
        1.1.2 Peltier效应第10-11页
        1.1.3 Thomson效应第11页
    1.2 热电性能的评价第11-12页
    1.3 热电材料的发展第12-13页
    1.4 温差发电器件的选择标准第13-16页
        1.4.1 温差电材料的优值第14页
        1.4.2 热稳定性第14-15页
        1.4.3 扩散性质第15页
        1.4.4 界面电阻与界面热阻第15-16页
    1.5 温差发电系统的研究进展第16页
    1.6 温差发电技术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1.7 本课题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7-19页
        1.7.1 本课题研究思路第17-18页
        1.7.2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2章 实验方法和设备第19-24页
    2.1 实验原料、器件与仪器第19-20页
        2.1.1 实验原料和器件第19页
        2.1.2 主要实验仪器第19页
        2.1.3 主要测试设备第19-20页
    2.2 材料表征第20-24页
        2.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0页
        2.2.2 微观形貌分析第20页
        2.2.3 载流子浓度与迁移率测试第20页
        2.2.4 热导率测试第20-21页
        2.2.5 电导率及Seebeck系数测试第21-23页
        2.2.6 硬度的测试第23-24页
第3章 温差发电用P型碲化铋热电材料的热稳定性研究第24-46页
    3.1 引言第24页
    3.2 实验工艺流程第24-25页
    3.3 退火温度对P型SPS多晶Bi_2Te_3基合金的热稳定性的影响第25-33页
        3.3.1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5-33页
    3.4 退火时间对P型SPS多晶Bi_2Te_3基合金的热稳定性的影响第33-39页
    3.5 退火温度对P型区熔Bi_2Te_3基合金的热稳定性的影响第39-44页
    3.6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4章 柔性电极连接的温差发电器件的元素扩散和服役性能研究第46-54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实验工艺流程第46-48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8-53页
    4.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基于中低温余热利用的千瓦级温差发电系统第54-65页
    5.1 引言第54页
    5.2 千瓦级温差发电系统设计第54-55页
        5.2.1 单片温差发电器件的结构第54-55页
        5.2.2 温差发电器件的电输出性能第55页
    5.3 温差发电换热方式第55-56页
    5.4 千瓦级温差发电系统设计第56-64页
        5.4.1 温差发电系统模拟计算第56-64页
    5.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总结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4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4-76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结构优化的压缩感知模型及其在风力机轴承故障特征提取中的应用
下一篇:核燃料棒端塞焊缝超声特征扫描检测系统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