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 论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2.1 信用风险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 第17-18页 |
2.1.1 信用风险的定义 | 第17页 |
2.1.2 信用风险的产生原因 | 第17-18页 |
2.2 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涵逻辑和控制过程 | 第18-24页 |
2.2.1 全流程风险管理要求 | 第18页 |
2.2.2 信用风险管理控制过程 | 第18-20页 |
2.2.3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 第20-22页 |
2.2.4 新资本协议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 | 第22-24页 |
2.3 相关文献综述 | 第24-27页 |
2.3.1 国外银行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第24-25页 |
2.3.2 国内银行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 第25-27页 |
第3章 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 | 第27-31页 |
3.1 政策环境分析 | 第27-28页 |
3.1.1 新旧动能转换改革 | 第27页 |
3.1.2 监管政策趋严 | 第27-28页 |
3.2 经济环境分析 | 第28-29页 |
3.2.1 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 第28-29页 |
3.2.2 商业银行整体运行情况 | 第29页 |
3.3 社会环境分析 | 第29-30页 |
3.4 技术环境分析 | 第30-31页 |
第4章 新常态下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 第31-46页 |
4.1 中行青岛市分行近三年主要运营情况 | 第31-32页 |
4.2 新常态下信用风险主要特点 | 第32-33页 |
4.3 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信用风险管理内容 | 第33-46页 |
4.3.1 风险识别 | 第33-35页 |
4.3.2 风险度量 | 第35-39页 |
4.3.3 风险评价 | 第39-42页 |
4.3.4 风险控制 | 第42-44页 |
4.3.5 风险文化 | 第44-46页 |
第5章 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6-59页 |
5.1 巴塞尔协议规定及执行差距 | 第46-50页 |
5.1.1 巴塞尔协议的发展历程及新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 | 第46-47页 |
5.1.2 巴塞尔协议推进实施进程 | 第47-49页 |
5.1.3 巴塞尔协议Ⅲ实际执行差距 | 第49-50页 |
5.2 信用风险识别与度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0-51页 |
5.2.1 客户评级体系授信集中度考虑不足 | 第50页 |
5.2.2 债项评级体系应用程度不高 | 第50-51页 |
5.3 信用风险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1-54页 |
5.3.1 大公司授信风险评估预警及授后管理不足 | 第51-53页 |
5.3.2 中小企业授信管理信息不对称性突出 | 第53页 |
5.3.3 贸易融资业务授信结构复杂 | 第53-54页 |
5.4 信用风险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4-57页 |
5.4.1 信贷组合管理效能不足 | 第55页 |
5.4.2 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完整性不足 | 第55-56页 |
5.4.3 风险管理覆盖类别不足 | 第56页 |
5.4.4 风险管理技术工具不足 | 第56-57页 |
5.4.5 信用审批系统性灵活性不足 | 第57页 |
5.5 风险管理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7-59页 |
5.5.1 业务条线管理主动性较弱 | 第57页 |
5.5.2 基层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 第57-59页 |
第6章 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改进建议 | 第59-77页 |
6.1 信用风险识别与度量改进建议 | 第59-60页 |
6.1.1 加强授信集中度风险管理 | 第59页 |
6.1.2 债项评级与定价机制相结合 | 第59-60页 |
6.2 信用风险评估改进建议 | 第60-64页 |
6.2.1 新常态下公司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要点 | 第60-62页 |
6.2.2 新常态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管理要点 | 第62-63页 |
6.2.3 新常态下贸易融资风险管理要点 | 第63-64页 |
6.3 信用风险控制改进建议 | 第64-75页 |
6.3.1 健全资产组合管理 | 第64-69页 |
6.3.2 完善信用审批体系 | 第69-72页 |
6.3.3 改进信用监控机制 | 第72-73页 |
6.3.4 拓展信息系统发展 | 第73页 |
6.3.5 落实贷后管理执行 | 第73-75页 |
6.4 传导风险管理文化理念 | 第75-77页 |
6.4.1 推进风险关口前移,树立先进风险管理文化 | 第75页 |
6.4.2 增强全员合规意识,建立合法合规长效机制 | 第75-77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80页 |
7.1 文章结论 | 第77-79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