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论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社区归属感建设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绪论第10-30页
 (一) 社区归属感建设研究综述第10-13页
  1.国外社区归属感建设研究综述第10-11页
  2.国内社区归属感建设研究综述第11-13页
 (二) 论文选题及其研究意义和方法第13-16页
  1.社区归属感建设研究的缘起第13-14页
  2.社区归属感建设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3.社区归属感建设研究的方法第15-16页
 (一) 几个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6-21页
  1.社区第16-17页
  2.社区归属感第17-20页
  3.和谐社会第20-21页
 (二) 社区归属感影响因素分析第21-24页
  1.社区建设参与度第23页
  2.社区居住的年限第23页
  3.社区硬件满意度第23-24页
  4.社区软件满意度第24页
  5.社区社保完善度第24页
  6.社区关系和谐度第24页
 (三) 我国社区归属感建设的成绩第24-28页
  1.社区管理模式上的创新第25页
  2.社区居委会自治权的加强第25-26页
  3.社区管理机制上的创新第26页
  4.社区资源获得机制上的创新第26-27页
  5.我国社区归属感建设特色分析第27-28页
 (四) 我国社区归属感建设存在问题分析第28-30页
  1.政府与居委会的关系不顺第28页
  2.社区管理组织体制体系不健全第28-29页
  3.社区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第29-30页
  4.社区居民社区意识不强第30页
二、和谐社会与社区归属感第30-36页
 (一) 和谐社会需要社区归属感建设第31-34页
  1.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一个切入点第31-32页
  2.社会中人的本性需要一种归属感第32-33页
  3.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不竭的源泉和动力第33-34页
 (二) 社区归属感建设对和谐社会的意义第34-36页
  1.有助于展示国家发展潜力第34页
  2.有助于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第34-35页
  3.有助于发展社区本身优势第35页
  4.有助于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第35-36页
三、和谐社会下我国社区归属感建设的路径第36-47页
 (一) 用建设和谐社会的相关理论指导社区归属感建设第36-38页
  1."以人为本"与社区归属感建设第36-37页
  2.社区互动研究理论与社区归属感建设第37页
  3.社区治理研究理论与社区归属感建设第37-38页
  4.区位学研究理论与社区归属感建设第38页
 (二) 用科学合理的组织机制加强社区归属感建设第38-41页
  1.理顺政府与社区的职责第38-39页
  2.提高管理者队伍的整体素质第39-40页
  3.加强社区的党组织建设第40-41页
 (三) 用完善的制度促进社区归属感建设第41-47页
  1.完善社区治安服务第41-42页
  2.丰富社区文化服务第42-43页
  3.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第43-44页
  4.加强绿色社区建设第44-45页
  5.培育社区志愿者队伍第45-47页
结束语第47-48页
附录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后记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俄蒙移民转型对三国关系影响比较研究与社会的参与——中俄蒙移民转型比较研究
下一篇:论廖承志统一战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