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7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页 |
1.2 循环油浆蒸汽发生器研究概述 | 第17-25页 |
1.2.1 循环油浆蒸汽发生器管板开裂原因 | 第17-21页 |
1.2.2 防止循环油浆蒸汽发生器管板开裂的措施 | 第21-25页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循环油浆蒸汽发生器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27-35页 |
2.1 循环油浆蒸汽发生器几何结构 | 第27-28页 |
2.2 参数化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28-31页 |
2.3 循环油浆蒸汽发生器的约束及加载方法 | 第31-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循环油浆蒸汽发生器温度场及热应力的求解 | 第35-55页 |
3.1 HTRI软件简介 | 第35-37页 |
3.2 热传递方式简介 | 第37-38页 |
3.3 对HTRI软件计算结果的整理 | 第38-41页 |
3.4 循环油浆蒸汽发生器温度场的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 第41-48页 |
3.5 循环油浆蒸汽发生器热应力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48-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管板厚度对循环油浆蒸汽发生器管板表面应力的影响 | 第55-73页 |
4.1 压力载荷作用下的计算结果 | 第55-57页 |
4.2 温度场作用下的计算结果 | 第57-63页 |
4.3 管程压力和温度场作用下的计算结果 | 第63-65页 |
4.4 壳程压力和温度场作用下的计算结果 | 第65-68页 |
4.5 管程压力、壳程压力和温度场作用下的计算结果 | 第68-7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章 分程结构和分程数对循环油浆蒸汽发生器管板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73-97页 |
5.1 六管程的两种分程结构对循环油浆蒸汽发生器管板表面应力的影响 | 第73-78页 |
5.1.1 压力载荷作用下的计算结果 | 第74-75页 |
5.1.2 温度场作用下的计算结果 | 第75-76页 |
5.1.3 压力载荷和温度场共同作用下的计算结果 | 第76-78页 |
5.2 管程数对循环油浆蒸汽发生器管板表面应力的影响 | 第78-87页 |
5.2.1 压力载荷作用的计算结果 | 第83-84页 |
5.2.2 温差载荷作用下的计算结果 | 第84-85页 |
5.2.3 压力载荷和温差载荷共同作用下的计算结果 | 第85-87页 |
5.3 管板厚度方向上的应力分量对循环油浆蒸汽发生器管板开裂的影响 | 第87-95页 |
5.3.1 压力载荷作用下固定管板厚度方向上应力分量 | 第88-90页 |
5.3.2 温差载荷作用下固定管板厚度方向上应力分量 | 第90-92页 |
5.3.3 压力载荷和温度场作用下固定管板厚度方向上应力分量 | 第92-9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97-9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97-98页 |
6.2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4-105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105-107页 |
附件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