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乡村旅游推动农村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优化研究--以苏州市蒋巷村为例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1.3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2-15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简要的述评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5-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3 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乡村旅游与农村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优化基本理论第18-38页
    2.1 乡村旅游概述第18-25页
        2.1.1 乡村旅游概念剖析第18-22页
        2.1.2 乡村旅游的内容第22-25页
    2.2 土地、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第25-32页
        2.2.1 土地第25-26页
        2.2.2 土地利用第26-30页
        2.2.3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第30-32页
    2.3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涉及的相关理论第32-37页
        2.3.1 人地关系原理第32-34页
        2.3.2 产权制度理论第34页
        2.3.3 地租和地价理论第34页
        2.3.4 边际效用理论第34-36页
        2.3.5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6页
        2.3.6 生态经济学理论第36-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3 苏州蒋巷村土地利用和乡村旅游发展概况第38-46页
    3.1 苏州蒋巷村简介第38页
    3.2 苏州蒋巷村土地利用概况第38-39页
    3.3 蒋巷村乡村旅游发展条件第39-43页
        3.3.1 自然条件第39页
        3.3.2 社会条件第39-40页
        3.3.3 产业条件第40-43页
    3.4 苏州蒋巷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第43-45页
        3.4.1 完善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第43-44页
        3.4.2 以现代化生态农业环境为旅游依托第44页
        3.4.3 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第44页
        3.4.4 乡村旅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 乡村旅游推动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优化的实证研究第46-55页
    4.1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46-47页
    4.2 实证模型设计与研究过程第47-50页
        4.2.1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第47-48页
        4.2.2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第48-49页
        4.2.3 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第49-50页
    4.3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第50-54页
        4.3.1 蒋巷村土地利用演化分析第50-52页
        4.3.2 蒋巷村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第52-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5 结论分析及对策建议第55-61页
    5.1 结论与分析第55-57页
        5.1.1 乡村旅游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强度第55-56页
        5.1.2 乡村旅游促进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理性调整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强度第56页
        5.1.3 乡村旅游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技术进步有助于土地利用功能的多元化第56-57页
        5.1.4 乡村旅游与农业耦合提升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第57页
    5.2 对策和建议第57-60页
        5.2.1 合理利用劳动力、土地、技术等资源要素第57-58页
        5.2.2 发挥旅农耦合的合力作用第58-60页
    5.3 本章小结第60-61页
6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6.1 主要结论第61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61页
    6.3 研究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68-69页
附录 蒋巷村调查资料汇总第69-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优衣库卖场色彩营销策略分析及相关应用研究
下一篇:我国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