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3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简要的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乡村旅游与农村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优化基本理论 | 第18-38页 |
2.1 乡村旅游概述 | 第18-25页 |
2.1.1 乡村旅游概念剖析 | 第18-22页 |
2.1.2 乡村旅游的内容 | 第22-25页 |
2.2 土地、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 第25-32页 |
2.2.1 土地 | 第25-26页 |
2.2.2 土地利用 | 第26-30页 |
2.2.3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 第30-32页 |
2.3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涉及的相关理论 | 第32-37页 |
2.3.1 人地关系原理 | 第32-34页 |
2.3.2 产权制度理论 | 第34页 |
2.3.3 地租和地价理论 | 第34页 |
2.3.4 边际效用理论 | 第34-36页 |
2.3.5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6页 |
2.3.6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36-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苏州蒋巷村土地利用和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 第38-46页 |
3.1 苏州蒋巷村简介 | 第38页 |
3.2 苏州蒋巷村土地利用概况 | 第38-39页 |
3.3 蒋巷村乡村旅游发展条件 | 第39-43页 |
3.3.1 自然条件 | 第39页 |
3.3.2 社会条件 | 第39-40页 |
3.3.3 产业条件 | 第40-43页 |
3.4 苏州蒋巷村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 第43-45页 |
3.4.1 完善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 | 第43-44页 |
3.4.2 以现代化生态农业环境为旅游依托 | 第44页 |
3.4.3 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完善 | 第44页 |
3.4.4 乡村旅游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乡村旅游推动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优化的实证研究 | 第46-55页 |
4.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第46-47页 |
4.2 实证模型设计与研究过程 | 第47-50页 |
4.2.1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 第47-48页 |
4.2.2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 第48-49页 |
4.2.3 土地利用分类方法 | 第49-50页 |
4.3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4.3.1 蒋巷村土地利用演化分析 | 第50-52页 |
4.3.2 蒋巷村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 | 第52-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结论分析及对策建议 | 第55-61页 |
5.1 结论与分析 | 第55-57页 |
5.1.1 乡村旅游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强度 | 第55-56页 |
5.1.2 乡村旅游促进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理性调整有助于提高土地利用强度 | 第56页 |
5.1.3 乡村旅游影响农村产业发展的技术进步有助于土地利用功能的多元化 | 第56-57页 |
5.1.4 乡村旅游与农业耦合提升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 第57页 |
5.2 对策和建议 | 第57-60页 |
5.2.1 合理利用劳动力、土地、技术等资源要素 | 第57-58页 |
5.2.2 发挥旅农耦合的合力作用 | 第58-6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1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61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附录 蒋巷村调查资料汇总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