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口令的三方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研究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1.2 相关工作 | 第12-16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1.4 本文的工作 | 第16-17页 |
| 1.5 论文的结构 | 第17-18页 |
| 第2章 基础知识 | 第18-22页 |
| 2.1 概念描述 | 第18-20页 |
| 2.2 符号定义 | 第20-22页 |
| 第3章 安全模型介绍 | 第22-27页 |
| 3.1 简述 | 第22-23页 |
| 3.2 BPR2000模型 | 第23-25页 |
| 3.3 随机预言机模型 | 第25-27页 |
| 第4章 协议攻击 | 第27-39页 |
| 4.1 N-3PAKE协议攻击 | 第27-30页 |
| 4.2 CLG-3PAKE协议攻击 | 第30-32页 |
| 4.3 LKY-3PAKE协议攻击 | 第32-35页 |
| 4.4 LHW-3PAKE协议攻击 | 第35-39页 |
| 第5章 LHX-3PAKE协议 | 第39-51页 |
| 5.1 协议描述 | 第39-42页 |
| 5.2 安全证明 | 第42-47页 |
| 5.3 安全性分析 | 第47-49页 |
| 5.4 性能比较 | 第49页 |
| 5.5 小结 | 第49-51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 6.1 总结 | 第51页 |
| 6.2 展望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