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15页 |
ABSTRACT | 第15-17页 |
缩略词(Abbreviation) | 第18-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33页 |
1.1 蚯蚓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简介 | 第19-23页 |
1.1.1 蚯蚓纤溶酶(Earthworm Fibrinolytic Enzyme,EFE) | 第20-21页 |
1.1.2 蚯蚓抗菌活性蛋白以及抗菌多肽 | 第21-22页 |
1.1.3 蚯蚓体内其它活性成分简介 | 第22-23页 |
1.2 乳腺癌及MCF-7细胞株 | 第23-24页 |
1.3 粘附因子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关系 | 第24-29页 |
1.3.1 细胞粘附因子的类别及作用 | 第25页 |
1.3.2 整合素(IF)家族简介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 第25-27页 |
1.3.3 选择素家族简介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 第27页 |
1.3.4 钙粘素超家族简介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 第27-28页 |
1.3.5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简介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 第28页 |
1.3.6 CD44家族简介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 第28-29页 |
1.4 紫杉醇研究背景 | 第29-30页 |
1.4.1 紫杉醇的抗癌作用机制及在临床上的应用 | 第29-30页 |
1.4.2 紫杉醇在治疗癌症方面的缺陷 | 第30页 |
1.5 蚯蚓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背景 | 第30-31页 |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31-33页 |
第二章 蚯蚓抗肿瘤活性蛋白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性质检测 | 第33-57页 |
2.1 实验所用材料及试剂 | 第33-38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3-34页 |
2.1.3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 第34-38页 |
2.1.3.1 主要试剂 | 第34-35页 |
2.1.3.2 溶液的配制方法 | 第35-3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8-45页 |
2.2.1 MCF-7细胞的传代、培养 | 第38页 |
2.2.2 蚯蚓水总提物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检测 | 第38-39页 |
2.2.3 蚯蚓水总提物的分级盐析及透析脱盐 | 第39页 |
2.2.4 蚯蚓各级盐析蛋白抗肿瘤活性的检测 | 第39-40页 |
2.2.5 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及各组分活性筛选 | 第40-41页 |
2.2.6 S200凝胶层析 | 第41-42页 |
2.2.7 G10凝胶层析除杂及抗肿瘤活性检测 | 第42-43页 |
2.2.8 蚯蚓抗肿瘤活性蛋白的SDS-PAGE电泳分析 | 第43-44页 |
2.2.9 TSKgel G2000SWXL凝胶色谱分析 | 第44页 |
2.2.10 纤维蛋白平板实验 | 第44-45页 |
2.2.11 抗肿瘤活性蛋白EFP的鉴定与分析 | 第45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45-55页 |
2.3.1 蚯蚓水总提物的抗肿瘤活性检测结果 | 第45-46页 |
2.3.2 各级盐析蛋白对MCF-7细胞生长的作用的比较 | 第46-47页 |
2.3.3 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及各组分活性筛选 | 第47-50页 |
2.3.3.1 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预实验分离结果 | 第47页 |
2.3.3.2 DEAE阴离子交换预实验柱分离得到的各蛋白组峰的抑瘤活性检测 | 第47-49页 |
2.3.3.3 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结果 | 第49页 |
2.3.3.4 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得到的各蛋白峰抑瘤活性检测 | 第49-50页 |
2.3.4 S200凝胶层析 | 第50-51页 |
2.3.5 过S200凝胶层析后各峰活性检测结果 | 第51-52页 |
2.3.6 G10凝胶脱盐 | 第52页 |
2.3.7 D5-S2号峰经G10脱盐后抑瘤活性检测结果 | 第52-53页 |
2.3.8 TSKgel G2000SWXL凝胶分析结果 | 第53页 |
2.3.9 D5-S2蛋白的电泳分析结果 | 第53-54页 |
2.3.10 D5-S2蛋白的纤溶活性测定结果 | 第54-55页 |
2.3.11 EFP的分析与鉴定结果 | 第55页 |
2.4 结果讨论及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三章 EFP对MCF-7细胞的生长、迁移、粘附的影响 | 第57-73页 |
3.1 实验所用材料及试剂 | 第57-61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3.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57-58页 |
3.1.3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 第58-61页 |
3.1.3.1 主要试剂 | 第58页 |
3.1.3.2 溶液的配制方法 | 第58-6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61-67页 |
3.2.1 EFP对MCF-7细胞生长、形态的影响 | 第61-62页 |
3.2.2 EFP对MCF-7细胞迁移作用的影响 | 第62页 |
3.2.3 RT-PCR法检测EFP对MCF-7细胞中粘附因子CD44v6在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 | 第62-65页 |
3.2.4 RT-PCR法检测EFP对MCF-7细胞中粘附因子FAK在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 | 第65页 |
3.2.5 Western Blot检测EFP作用后MCF-7细胞内FAK蛋白的表达变化 | 第65-67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67-71页 |
3.3.1 EFP对MCF-7细胞生长、形态的影响 | 第67-68页 |
3.3.1.1 EFP对MCF-7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检测结果 | 第67-68页 |
3.3.1.2 EFP作用后MCF-7细胞形态的变化 | 第68页 |
3.3.2 EFP对MCF-7细胞迁移作用的影响—划痕结果 | 第68-69页 |
3.3.3 RT-PCR检测结果 | 第69-70页 |
3.3.4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 第70-71页 |
3.4 结果讨论及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四章 EFP与紫杉醇联用后对MCF-7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变化 | 第73-79页 |
4.1 实验所用材料及试剂 | 第73-75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73页 |
4.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73-74页 |
4.1.3 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 第74-75页 |
4.1.3.1 主要试剂 | 第74页 |
4.1.3.2 溶液的配制方法 | 第74-75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75-76页 |
4.2.1 EFP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后对MCF-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75页 |
4.2.2 免疫荧光法检测EFP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后β-tublin的变化 | 第75-76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76-78页 |
4.3.1 EFP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后对MCF-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 第76-77页 |
4.3.2 EFP与紫杉醇联合应用时对β-tublin的影响变化 | 第77-78页 |
4.4 结果讨论及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论文小结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9-9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