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泡沫铝填充薄壁结构研究现状分析 | 第15-19页 |
1.2.1 泡沫铝填充薄壁结构分类 | 第15-18页 |
1.2.2 泡沫铝填充薄壁结构静压载荷特性研究 | 第18页 |
1.2.3 泡沫铝填充薄壁结构抗冲击特性的研究 | 第18-19页 |
1.3 泡沫铝填充薄壁结构的应用研究 | 第19-23页 |
1.3.1 泡沫铝填充薄壁结构在车辆安全性上的应用 | 第19-21页 |
1.3.2 泡沫铝填充薄壁结构在车辆轻量化上的应用 | 第21-22页 |
1.3.3 泡沫铝填充薄壁结构在其它方向的应用 | 第22-23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AFCT的静态压缩和吸能特性研究 | 第25-51页 |
2.1 AFCT的有限元建模 | 第25-28页 |
2.1.1 几何模型及其模拟参数设置 | 第25-26页 |
2.1.2 材料模型 | 第26-28页 |
2.2 AFCT的静态压缩模拟分析 | 第28-39页 |
2.2.1 复合管的结构形式对变形模态和静态压缩力的影响 | 第28-32页 |
2.2.2 泡沫铝孔隙率对变形模态和静态压缩力的影响 | 第32-33页 |
2.2.3 高径比对变形模态和静态压缩力的影响 | 第33-35页 |
2.2.4 径厚比对变形模态和静态压缩力的影响 | 第35-36页 |
2.2.5 界面结合状态对变形模态和静态压缩力的影响 | 第36-37页 |
2.2.6 层厚比对变形模态和静态压缩力的影响 | 第37-39页 |
2.3 动态冲击的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 第39-49页 |
2.3.1 复合管的结构形式对冲击变形模态和吸能特性的影响 | 第39-42页 |
2.3.2 泡沫铝孔隙率对冲击变形模态和吸能特性的影响 | 第42-44页 |
2.3.3 高径比对冲击载荷力和变形模态的影响 | 第44-45页 |
2.3.4 径厚比对冲击载荷和变形模态的影响 | 第45-46页 |
2.3.5 界面结合状态对冲击载荷和变形模态的影响 | 第46-48页 |
2.3.6 层厚比对冲击载荷和变形模态的影响 | 第48-4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3章 AFCT的轴向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 第51-80页 |
3.1 准静态压缩实验分析 | 第51-59页 |
3.1.1 实验简介 | 第51-52页 |
3.1.2 准静态压缩实验分析及验证 | 第52-54页 |
3.1.3 AFCT的结构增强机理分析 | 第54-59页 |
3.2 基于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的冲击试验分析 | 第59-73页 |
3.2.1 SHPB实验技术简介 | 第59-63页 |
3.2.2 相关材料的应变率效应测试 | 第63-66页 |
3.2.3 钢管的结构应变率性能分析 | 第66-70页 |
3.2.4 AFCT复合管的结构变形分析 | 第70-73页 |
3.3 基于落锤实验的泡沫铝填充复合管的相关性能测试 | 第73-79页 |
3.3.1 钢管结构的应变率特性分析 | 第74-76页 |
3.3.2 泡沫铝填充管的落锤冲击试验 | 第76-78页 |
3.3.3 AFCT的动态冲击试验验证 | 第78-7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4章 多孔AFCT建模方法及其变形特性研究 | 第80-102页 |
4.1 Voronoi图基本理论 | 第80-84页 |
4.1.1 布置形核点 | 第81-83页 |
4.1.2 构造周期边界 | 第83-84页 |
4.2 多孔AFCT几何模型构造方法 | 第84-89页 |
4.2.1 二维AFCT几何模型构造方法 | 第84页 |
4.2.2 二维泡沫铝几何模型构造 | 第84-86页 |
4.2.3 二维泡沫铝孔隙率计算公式拟合 | 第86-87页 |
4.2.4 三维AFCT几何模型构造方法 | 第87页 |
4.2.5 三维泡沫铝几何模型构造结果 | 第87-89页 |
4.2.6 三维泡沫铝孔隙率计算公式拟合 | 第89页 |
4.3 三维AFCT有限元模拟 | 第89-91页 |
4.3.1 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89-90页 |
4.3.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90-91页 |
4.4 二维AFCT有限元模拟 | 第91-97页 |
4.4.1 二维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92页 |
4.4.2 泡孔直径对AFCT变形的影响 | 第92-95页 |
4.4.3 泡孔壁厚对AFCT变形的影响 | 第95-97页 |
4.4.4 综合结构对AFCT变形的影响 | 第97页 |
4.5 泡沫铝变形机理及其对AFCT的影响规律分析 | 第97-100页 |
4.5.1 泡沫铝变形机理 | 第97-99页 |
4.5.2 泡沫铝微观结构对AFCT变形和吸能特性影响规律 | 第99-100页 |
4.5.3 实验验证 | 第10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5章 AFCT汽车吸能盒设计及其应用分析 | 第102-129页 |
5.1 汽车吸能盒的评价指标简述 | 第103-104页 |
5.2 结构形式对AFCT吸能盒吸能特性的影响 | 第104-112页 |
5.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04-105页 |
5.2.2 截面形状的影响特性分析 | 第105-110页 |
5.2.3 尺寸效应的影响特性分析 | 第110-112页 |
5.3 基于防撞梁模型的吸能盒建模分析 | 第112-116页 |
5.3.1 汽车吸能盒的改进原则 | 第112-113页 |
5.3.2 碰撞仿真试验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113-114页 |
5.3.3 碰撞仿真试验模拟的接触设置 | 第114-115页 |
5.3.4 碰撞仿真试验模拟分析的参照 | 第115-116页 |
5.4 AFCT复合汽车吸能盒的碰撞试验研究 | 第116-126页 |
5.4.1 低速正面碰撞结果分析 | 第116-119页 |
5.4.2 高速正面碰撞结果分析 | 第119-121页 |
5.4.3 低速侧面碰撞结果分析 | 第121-123页 |
5.4.4 高速侧面碰撞结果分析 | 第123-126页 |
5.5 AFCT整车碰撞应用模拟 | 第126-12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结论 | 第129-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41-142页 |
致谢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