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及控制措施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问题概况 | 第12-14页 |
1.3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裂纹控制措施概况 | 第14-16页 |
1.4 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6-17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分析方法 | 第17-26页 |
2.1 疲劳开裂理论 | 第17-18页 |
2.2 疲劳计算方法 | 第18-21页 |
2.2.1 S-N曲线 | 第18-19页 |
2.2.2 应力谱和应力历程计算 | 第19-20页 |
2.2.3 疲劳强度计算 | 第20-21页 |
2.3 疲劳设计规范 | 第21-25页 |
2.3.1 英国BS5400规范 | 第21-22页 |
2.3.2 美国AASHTO规范 | 第22-23页 |
2.3.3 欧洲Eurocode3规范 | 第23-24页 |
2.3.4 中国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大纵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性能研究 | 第26-53页 |
3.1 有限元分析 | 第26-31页 |
3.1.1 有限元模型 | 第26-28页 |
3.1.2 重点关注的疲劳细节 | 第28-31页 |
3.2 加载方式分析 | 第31-34页 |
3.2.1 横向加载位置说明 | 第33页 |
3.2.2 纵向加载位置说明 | 第33-34页 |
3.3 模型一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34-43页 |
3.3.1 中国规范计算结果 | 第34-38页 |
3.3.2 美国规范计算结果 | 第38-39页 |
3.3.3 欧洲规范计算结果 | 第39-41页 |
3.3.4 英国规范计算结果 | 第41-42页 |
3.3.5 结果对比分析 | 第42-43页 |
3.4 模型二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43-52页 |
3.4.1 中国规范计算结果 | 第43-47页 |
3.4.2 美国规范计算结果 | 第47-48页 |
3.4.3 欧洲规范计算结果 | 第48-50页 |
3.4.4 英国规范计算结果 | 第50-51页 |
3.4.5 结果对比分析 | 第51-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大纵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构造参数敏感性研究 | 第53-71页 |
4.1 顶板厚度的影响 | 第53-57页 |
4.2 U肋厚度的影响 | 第57-61页 |
4.3 横肋板厚度的影响 | 第61-65页 |
4.4 铺装层的影响 | 第65-69页 |
4.4.1 铺装层有限元模型 | 第65-66页 |
4.4.2 模型一计算结果 | 第66-68页 |
4.4.3 模型二计算结果 | 第68-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5章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裂纹控制措施 | 第71-77页 |
5.1 传统修复加固方法 | 第71-72页 |
5.2 新型修复加固方法 | 第72-75页 |
5.2.1 碳纤维补强法 | 第72页 |
5.2.2 组合桥面板体系法 | 第72-75页 |
5.2.3 装配式加固法 | 第75页 |
5.3 钢桥面板疲劳开裂修复与加固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75-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