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和谐社会背景下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完善之探讨--以国家补偿立法构建为视角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引言第9-10页
导论第10-16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二、研究的现状第11-12页
 三、研究的框架第12-13页
 四、创新与不足第13-16页
第一章 犯罪被害人救助问题概述第16-22页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概念与社会特征第16-18页
  一、犯罪被害人的概念第16页
  二、犯罪被害人的社会特征第16-18页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涵义界定第18-22页
  一、犯罪被害人救助相关用语的概念解读第18-20页
  二、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涵义界定第20-22页
第二章 完善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第22-30页
 第一节 被害人救助体系不完善引发的社会问题第22-24页
  一、被害人获赔困难,赔偿判决白条的现象较为普遍第22-23页
  二、被害人矛盾激化,参与上访闹访的问题较为突出第23页
  三、被害人自暴自弃,向犯罪人转化的情况较为严重第23-24页
  四、被害人消极配合,阻碍司法活动的形势较为严峻第24页
 第二节 被害人救助工作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第24-26页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被害人行为基于生理需要的追求与满足第25-26页
  二、木桶理论分析——救助体系短板在于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缺失第26页
 第三节 完善犯罪被害人救助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第26-30页
  一、国家补偿立法有助于保障人权,彰显人本理念第27页
  二、国家补偿立法有助于被害恢复,实现公平正义第27-28页
  三、国家补偿立法有助于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安定第28页
  四、国家补偿立法有助于保障司法,恢复利益平衡第28-30页
第三章 国外犯罪被害人补偿立法考察第30-38页
 第一节 欧美国家第30-34页
  一、英国第30-31页
  二、美国第31-32页
  三、德国第32-33页
  四、法国第33-34页
 第二节 亚洲国家第34-36页
  一、日本第34-35页
  二、韩国第35-36页
 第三节 对国外犯罪被害人补偿立法的解读第36-38页
  一、国家补偿成为各国被害人救助工作的核心第36-37页
  二、各国犯罪被害人补偿立法内容之共性分析第37-38页
第四章 我国犯罪被害人救助实践考察第38-46页
 第一节 部分省市对犯罪被害人救助工作的探索第38-42页
  一、山东省淄博市——成为全国首个对犯罪被害人进行救助的试点城市第38页
  二、山东省青岛市——设立全国首个被害人救助专项基金第38-39页
  三、福建省福州市——成立全国首个司法救助委员会第39-40页
  四、江苏省无锡市——出台全国首部对犯罪被害人进行救助的地方性法规第40-41页
  五、宁夏回族自治区——颁布全国首部对犯罪被害人进行救助的省级地方条例第41页
  六、其他省市对被害人救助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第41-42页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救助实践带来的启示第42-46页
  一、国家补偿成为当前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第42-43页
  二、我国被害人国家补偿立法之可行性分析第43-46页
第五章 和谐社会背景下被害人国家补偿立法的初步设想第46-59页
 第一节 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立法模式第46-47页
 第二节 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基本原则第47-49页
  一、补偿公正性原则第47页
  二、补偿有限性原则第47-48页
  三、补偿适当性原则第48页
  四、补偿辅助性原则第48页
  五、补偿及时性原则第48-49页
 第三节 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适用对象、范围及条件第49-52页
  一、补偿适用对象第49页
  二、补偿适用范围第49-51页
  三、补偿适用条件第51-52页
 第四节 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审议机关及补偿程序第52-57页
  一、补偿的审议机关第52-54页
  二、补偿程序第54-57页
 第五节 被害人国家补偿的补偿方式、数额及资金来源第57-59页
  一、补偿方式第57页
  二、补偿数额第57-58页
  三、资金来源第58-59页
结语第59-60页
注释第60-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后记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独任审判制度改革探析
下一篇:论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营销策略--上海中夏旭波律师事务所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