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36页 |
1.1 钐试剂简介 | 第8页 |
1.2 二价钐试剂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 第8-19页 |
1.2.1 二碘化钐参与的有机反应概述 | 第8-9页 |
1.2.2 二碘化钐介入的自由基烯烃/炔烃/芳烃交叉偶联 | 第9-15页 |
1.2.2.1 炔基、烯基、芳基和杂芳基酮的环化 | 第9-13页 |
1.2.2.2 Barbier类型反应 | 第13页 |
1.2.2.3 二碘化钐的Pinacol型偶联反应 | 第13-15页 |
1.2.2.4 亚胺类化合物的还原偶联反应 | 第15页 |
1.2.3 二碘化钐促进的还原反应 | 第15-16页 |
1.2.4 二碘化钐促进的β-消除反应 | 第16-19页 |
1.3 金属钐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 第19-26页 |
1.3.1 金属钐的还原反应 | 第19-20页 |
1.3.2 金属钐促进的偶联反应 | 第20-21页 |
1.3.3 Sm/I_2和Sm/SmI_2体系还原 | 第21-22页 |
1.3.4 Sm/I_2和Sm/SmI_2体系偶联 | 第22-23页 |
1.3.5 Sm/TMSCl和Sm/TMSBr体系 | 第23-26页 |
1.4 三价钐试剂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 第26-28页 |
1.5 烯丙基钐试剂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 第28页 |
1.6 单质碘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 | 第28-30页 |
1.7 DMA作为原料参与反应及应用 | 第30-31页 |
1.8 碳负离子的缩合反应 | 第31-36页 |
1.8.1 Nonagenarian反应 | 第31-32页 |
1.8.2 Claisen缩合反应 | 第32-33页 |
1.8.3 Dieckmann缩合反应 | 第33页 |
1.8.4 Darzen缩合反应 | 第33页 |
1.8.5 Aldol缩合反应 | 第33-36页 |
第二章 Sm/I_2体系催化下芳酮与酰胺的缩合偶联反应 | 第36-58页 |
2.1 引言 | 第36-3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8-41页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8-39页 |
2.2.2 薄层层析的制备 | 第39页 |
2.2.3 二芳基甲酮的合成 | 第39-40页 |
2.2.4 Sm/I_2体系促进芳酮与二甲基乙酰胺的反应步骤 | 第40页 |
2.2.5 二苯甲酮与N-甲基吡咯烷酮的反应步骤 | 第40-41页 |
2.2.6 二苯甲酮与乙腈的缩合反应步骤 | 第4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6页 |
2.3.1 Sm/I_2促进芳酮与酰胺缩合偶联反应的研究 | 第41-50页 |
2.3.1.1 反应条件探索 | 第42-45页 |
2.3.1.2 Sm/I_2促进芳酮与酰胺的缩合反应的底物拓展 | 第45-49页 |
2.3.1.3 Sm/I_2催化芳酮与乙酰胺可能反应机理 | 第49-50页 |
2.3.2 Sm/I_2促进芳酮与N-甲基吡咯烷酮缩合偶联反应的研究 | 第50-52页 |
2.3.2.1 反应条件探究 | 第50页 |
2.3.2.2 底物拓展 | 第50-51页 |
2.3.2.3 可能反应机理 | 第51-52页 |
2.3.3 Sm/I_2体系下促进芳酮与腈缩合偶联反应的研究 | 第52-56页 |
2.3.3.1 反应条件探究 | 第52-54页 |
2.3.3.2 底物拓展 | 第54-55页 |
2.3.3.3 可能反应机理 | 第55-5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三章 Sm/I_2体系下芳酮与酰胺缩合还原偶联反应的研究 | 第58-66页 |
3.1 引言 | 第58-5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9-61页 |
3.2.1 二苯甲酮与N,N-二甲基乙酰胺缩合还原反应步骤 | 第59-60页 |
3.2.2 Sm/I_2体系促进芳酮与二甲基丙酰胺的反应步骤 | 第60-6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1-65页 |
3.3.1 Sm/I_2体系下促进芳酮与酰胺缩合还原偶联反应的研究 | 第61-65页 |
3.3.1.1 反应条件探究 | 第61-62页 |
3.3.1.2 底物拓展 | 第62-64页 |
3.3.2.3 可能反应机理 | 第64-6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76页 |
附录1 | 第76-79页 |
附录2 | 第7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