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规则学习及其指导--基于道德、习俗、个人领域的判断与推理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规则教育研究综述 | 第10-18页 |
(一) 规则的概念及分类 | 第10-12页 |
(二) 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 第12-16页 |
(三) 规则教育的实践 | 第16-18页 |
三、研究问题 | 第18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8-23页 |
(一) 被试的选择 | 第18-19页 |
(二) 问卷的编制 | 第19-21页 |
(三) 研究实施过程 | 第21-22页 |
(四) 数据的处理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学生的规则判断及推理 | 第23-30页 |
一、规则判断的标准 | 第23-26页 |
(一) 违反规则行为的严重性评价 | 第23-24页 |
(二) 规则/权威存在与否对行为判断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三) 不同规则的普遍适用性 | 第25-26页 |
二、规则判断的形式 | 第26-30页 |
(一) 道德推理主导的规则认知 | 第26-27页 |
(二) 混合领域的普遍道德倾向 | 第27-28页 |
(三) 多领域判断形式的运用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分领域的规则学习指导 | 第30-45页 |
一、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 | 第30-34页 |
(一) 关于“插队”的教学设计 | 第30-31页 |
(二) 关于“抢座位”的教学设计 | 第31-32页 |
(三) 关于“乱扔垃圾”的教学设计 | 第32-33页 |
(四) 关于“横穿马路”的教学设计 | 第33-34页 |
二、讨论为中心的课堂指导 | 第34-38页 |
(一) 对“失去生命值不值”的讨论 | 第34-36页 |
(二) 对“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影响”的讨论 | 第36-37页 |
(三) 对“闯不闯红灯”的讨论 | 第37-38页 |
三、学习效果的作业分析 | 第38-45页 |
(一) 道德领域主导的推理 | 第38-39页 |
(二) 习俗领域主导的推理 | 第39-40页 |
(三) 个人领域主导的推理 | 第40-42页 |
(四) 混合领域的推理特点 | 第42-45页 |
第四章 学生规则认知的变化及发展 | 第45-56页 |
一、规则判断标准的变化 | 第45-48页 |
(一) 违反规则严重性评价提高 | 第45-46页 |
(二) 规则/权威的影响减弱 | 第46-47页 |
(三) 道德、个人规则普遍性提升 | 第47页 |
(四) 混合事件中出现的“困惑” | 第47-48页 |
二、规则判断形式的变化 | 第48-50页 |
(一) 领域一致判断理由的减少 | 第49页 |
(二) 道德判断理由的增加 | 第49-50页 |
三、前后变化原因探析 | 第50-53页 |
(一) 领域的相互作用 | 第50-51页 |
(二) 信息假设的存在 | 第51-52页 |
(三) 思想品德课的影响 | 第52页 |
(四) 青少年期:个人领域的“动荡” | 第52-53页 |
四、规则学习指导的成效及建议 | 第53-5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第56-60页 |
一、结论 | 第56-57页 |
二、反思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1 | 第62-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