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5-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1 引言 | 第15-29页 |
1.1 病原学 | 第16-21页 |
1.1.1 MD 病原学 | 第16-19页 |
1.1.2 AL 病原学 | 第19-20页 |
1.1.3 RE 病原学 | 第20-21页 |
1.2 流行病学 | 第21-23页 |
1.2.1 MD 流行病学 | 第21-22页 |
1.2.2 AL 流行病学 | 第22页 |
1.2.3 RE 流行病学 | 第22-23页 |
1.3 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 第23-25页 |
1.3.1 MD 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 第23页 |
1.3.2 AL 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 第23-24页 |
1.3.3 RE 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 第24-25页 |
1.4 诊断与防治 | 第25-28页 |
1.4.1 MD 的诊断与防治 | 第25-26页 |
1.4.2 AL 的诊断与防控 | 第26-27页 |
1.4.3 RE 诊断与防控 | 第27-28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8-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8页 |
2.1 材料 | 第29-30页 |
2.1.1 待检病料 | 第29页 |
2.1.2 SPF 鸡胚及鸡 | 第29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2.1.4 仪器设备 | 第29页 |
2.1.5 用于同源性比较的参考株 | 第29-30页 |
2.2 方法 | 第30-38页 |
2.2.1 病鸡临床症状观察 | 第30页 |
2.2.2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第30-31页 |
2.2.3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 第31-33页 |
2.2.4 泰安柴鸡禽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 | 第33页 |
2.2.5 病毒的 PCR 鉴定 | 第33-38页 |
2.2.6 动物回归实验 | 第38页 |
3 试验结果 | 第38-51页 |
3.1 病鸡临床症状观察结果 | 第38-39页 |
3.2 剖检检查及病理学结果 | 第39-41页 |
3.2.1 剖检症状 | 第39-40页 |
3.2.2 免疫学结果 | 第40-41页 |
3.3 病毒分离鉴定结果 | 第41-43页 |
3.3.1 细胞培养结果 | 第41-42页 |
3.3.2 飞片 IFA 结果 | 第42-43页 |
3.4 ALV-p27 抗原 ELISA 检测结果 | 第43-44页 |
3.5 PCR 结果 | 第44-50页 |
3.5.1 MDV 基因测序结果 | 第44-47页 |
3.5.2 ALV 基因测序结果 | 第47-49页 |
3.5.3 REV 基因测序结果 | 第49-50页 |
3.6 动物回归实验 | 第50-51页 |
4 讨论 | 第51-55页 |
4.1 病毒鉴定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4.2 病毒基因组序列分析 | 第52-55页 |
5 结论 | 第55-56页 |
6 创新点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0-71页 |
附录:实验用试剂的配制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