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褶纹冠蚌防御素基因表达及蛋白活性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缩略语表第7-13页
第1章 引言第13-25页
    1.1 防御素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 防御素的分类、分布及结构特征第14-16页
        1.2.1 α-防御素第14页
        1.2.2 β-防御素第14-15页
        1.2.3 θ-防御素第15页
        1.2.4 昆虫防御素第15页
        1.2.5 植物防御素第15-16页
    1.3 防御素作用机制第16-17页
        1.3.1 哺乳动物类防御素第16页
        1.3.2 昆虫类防御素第16-17页
        1.3.3 植物类防御素第17页
    1.4 防御素的主要功能第17-20页
        1.4.1 抗细菌作用第17-18页
        1.4.2 抗真菌作用第18页
        1.4.3 抗病毒作用第18页
        1.4.4 抗肿瘤作用第18-19页
        1.4.5 免疫调节作用第19页
        1.4.6 其它生物活性第19-20页
    1.5 防御素的应用现状第20-22页
        1.5.1 防御素在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第20页
        1.5.2 防御素在禽畜养殖中的应用第20-21页
        1.5.3 防御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第21页
        1.5.4 防御素在饲料中的应用第21页
        1.5.5 防御素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第21-22页
        1.5.6 防御素在应用中的局限性和解决方案第22页
    1.6 水生动物防御素研究进展第22-23页
    1.7 本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3-25页
第2章 褶纹冠蚌防御素基因 defensin 的克隆第25-55页
    1 前言第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35页
        2.1 实验材料第25-26页
        2.2 菌株和质粒第26页
        2.3 主要试剂第26页
        2.4 主要仪器设备第26-27页
        2.5 实验方法第27-35页
            2.5.1 褶纹冠蚌总 RNA 的提取第27页
            2.5.2 褶纹冠蚌 SMART cDNA 的合成第27-29页
            2.5.3 褶纹冠蚌防御素基因的克隆第29-30页
            2.5.4 防御素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0-33页
            2.5.5 半定量 PCR 分析防御素基因的表达特征第33-34页
            2.5.6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后防御素基因的表达第34-35页
    3 实验结果第35-50页
        3.1 褶纹冠蚌中总 RNA 的提取第35页
        3.2 防御素基因的 cDNA 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第35-37页
        3.3 防御素基因的系统进化树第37-39页
        3.4 推导的防御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比较第39-41页
        3.5 防御素基因的半定量表达第41-46页
            3.5.1 防御素基因在褶纹冠蚌组织中的表达第41-42页
            3.5.2 PBS 刺激后防御素基因在褶纹冠蚌组织中的表达第42-43页
            3.5.3 嗜水气单胞菌刺激后防御素基因在褶纹冠蚌血液、外套膜、鳃和肝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第43-46页
        3.6 防御素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表达第46-50页
            3.6.1 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后防御素基因在蚌组织中的表达第47-50页
    4 讨论第50-55页
第3章 褶纹冠蚌防御素基因的原核表达及产物活性分析第55-75页
    1 前言第55-5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6-64页
        2.1 菌株和质粒第56页
        2.2 试剂和主要仪器第56页
        2.3 实验方法第56-64页
            2.3.1 防御素基因的原核表达第56-63页
            2.3.2 重组防御素蛋白活性的测定第63-64页
    3 结果第64-72页
        3.1 防御素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纯化第64-67页
        3.2 重组防御素蛋白浓度的测定第67-68页
        3.3 重组防御素蛋白活性的测定第68-72页
            3.3.1 微孔液体培养法检测重组防御素蛋白的抑菌活性第68-70页
            3.3.2 平皿抑菌圈检测重组防御素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第70-71页
            3.3.3 防御素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的影响第71-72页
    4 讨论第72-75页
第4章 褶纹冠蚌防御素抑菌作用的超微结构观察第75-82页
    1 前言第7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75-76页
        2.1 受体菌第75页
        2.2 试剂和主要仪器第75-76页
        2.3 实验方法第76页
            2.3.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第76页
            2.3.2 扫描电镜观察第76页
    3 结果第76-80页
    4 讨论第80-8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2-85页
    1 结论第82-84页
    2 展望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鼠SVZ区lncRNA的鉴定与表达研究
下一篇:利用微小基因组建立评价HCV NS5B聚合酶活性的细胞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