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设计中的多维度表现探索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阐释 | 第9-10页 |
| ·选题的目的 | 第9页 |
| ·选题意义的阐释 | 第9-10页 |
|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0-11页 |
| ·国外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现状 | 第11页 |
| ·所涉及的名词解释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文字多维度表现的发展历程 | 第13-18页 |
| ·拉丁文字的初期发展 | 第13-14页 |
| ·拉丁字母发展史 | 第13-14页 |
| ·汉字的初期发展 | 第14-15页 |
| ·汉字与拼音文字的不同之处 | 第14页 |
| ·汉字的起源 | 第14页 |
| ·汉字的发展脉络 | 第14-15页 |
| ·纯文字性设计的出现 | 第15-16页 |
| ·多维文字艺术初现端倪 | 第16-17页 |
| ·文字表现的空间的延伸 | 第17-18页 |
| ·心理空间的延伸 | 第17页 |
| ·物理空间的延伸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文字多维度表现的可能性 | 第18-33页 |
| ·关于多维度的界定 | 第18页 |
| ·多维度在文字表现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 ·在二维中呈现空间维度 | 第18-19页 |
| ·多维度表现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 ·利用三维造型强化维度变化 | 第20页 |
| ·视觉规律为文字的多维度表现提供可能性 | 第20-26页 |
| ·对透视的认识 | 第20-22页 |
| ·介入物的参考性 | 第22页 |
| ·错视 | 第22-26页 |
| ·各类研究成果为文字的多维度表现提供思路 | 第26-33页 |
| ·视觉心理学 | 第26-29页 |
| ·结构主义 | 第29-31页 |
| ·立体构成学说 | 第31页 |
| ·视幻艺术 | 第31-33页 |
| 第四章 文字设计中的多维度表现的方式 | 第33-40页 |
| ·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 | 第33-37页 |
| ·重叠 | 第33页 |
| ·立体化 | 第33-34页 |
| ·透视 | 第34-36页 |
| ·错视 | 第36页 |
| ·运动感速度感 | 第36-37页 |
| ·在三维空间中表现二维 | 第37-40页 |
| ·人类视觉的直观性 | 第37页 |
| ·平面图形对三维实体的依附 | 第37-38页 |
| ·对三维空间的二维解读 | 第38-39页 |
| ·三维材质相互作用展现二维效果 | 第39页 |
| ·光影效果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对文字设计多维度表现的实践探索 | 第40-47页 |
| ·对树枝与文字表现的思索和设计 | 第40-42页 |
| ·设计意图 | 第40页 |
| ·设计表达 | 第40页 |
| ·设计过程 | 第40-42页 |
| ·设计作品图 | 第42页 |
| ·对螺丝钉与文字表现的思索和设计 | 第42-44页 |
| ·设计意图 | 第42-43页 |
| ·设计表达 | 第43页 |
| ·设计过程 | 第43-44页 |
| ·设计作品图 | 第44页 |
| ·对背景空间与文字表现的思索和设计 | 第44-47页 |
| ·设计意图 | 第44-45页 |
| ·设计表达 | 第45页 |
| ·设计过程 | 第45-46页 |
| ·设计作品图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0页 |
| 获奖情况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