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趣与异形:从日常生活到奇异美学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9页 |
第一章 研究动机与背景 | 第9-13页 |
·视觉艺术的危机 | 第9-10页 |
·创新的动力 | 第10-11页 |
·多元美学,二元美学与一元美学 | 第11-12页 |
·一种方向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异趣与异形:从日常生活到奇异美学 | 第13-21页 |
·何谓日常 | 第13-14页 |
·作为时代表征的日常生活 | 第14页 |
·日常生活与人的异化 | 第14-16页 |
·奇异表达的两个层面 | 第16页 |
·日常生活中的异趣与异形 | 第16-18页 |
·艺术创作中的异趣与异形 | 第18-19页 |
·奇异美学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异趣与异形的创作本体论解析 | 第21-36页 |
·异趣的内涵 | 第21-25页 |
·隐喻与象征 | 第21-23页 |
(1) 社会隐喻与修辞隐喻 | 第21-22页 |
(2) 绘画中的隐喻 | 第22-23页 |
·神话,寓言,童话与传奇 | 第23-24页 |
·小说,电影,歌谣与音乐 | 第24-25页 |
·形式的演变 | 第25-36页 |
·形式的扩张 | 第25-29页 |
(1) 未来主义的启示 | 第26页 |
(2) “残片”的逻辑 | 第26-28页 |
(3) 视点的变迁 | 第28页 |
(4) 空间的历史 | 第28-29页 |
(5) 透视的解放 | 第29页 |
·超越形式 | 第29-36页 |
(1) 瞬间感与运动感 | 第29-30页 |
(2) 拼贴与复制 | 第30-31页 |
(3) 笔触与痕迹 | 第31-33页 |
(4) 材料与语言 | 第33-34页 |
(5) 框式与展陈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后历史的关键词 | 第36-45页 |
·交织与异化 | 第36-41页 |
·异形绘画的神经学阐释——弗朗西斯·培根 | 第36-37页 |
·感恩节的娇嗲与暧昧 | 第37-38页 |
·“失望的盲女”与“迷离的瞳孔” | 第38页 |
·巴洛克卡通主义 | 第38-39页 |
·火爆的“俗艳王子” | 第39-40页 |
·“四大天王”的尴尬 | 第40页 |
·“葵园”——诗意还是失意 | 第40-41页 |
·民族英雄与大飞机 | 第41页 |
·跨媒材创作 | 第41-42页 |
·迎合空间,突破空间? | 第42-43页 |
·未来视觉图景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