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商用车电液式馈能悬架设计与仿真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论文的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现有馈能式悬架的主要结构 | 第14-22页 |
1.4.1 机电式 | 第14-17页 |
1.4.2 电磁式 | 第17-19页 |
1.4.3 压电式 | 第19-20页 |
1.4.4 液压式 | 第20-21页 |
1.4.5 电液式 | 第21页 |
1.4.6 优缺点分析 | 第21-22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第二章 馈能式减振器能量回收潜力研究 | 第25-39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悬架动力学模型 | 第25-28页 |
2.2.1 随机路面模型 | 第25页 |
2.2.2 悬架模型 | 第25-27页 |
2.2.3 减振器速度特性 | 第27页 |
2.2.4 减振器耗散功率的评价指标 | 第27-28页 |
2.3 动力学仿真与分析 | 第28-33页 |
2.3.1 车速和路面不平度对能量回收的影响 | 第28-30页 |
2.3.2 悬架无量纲参数对能量回收的影响 | 第30-33页 |
2.4 道路试验与数据分析 | 第33-37页 |
2.4.1 实车道路试验 | 第33-35页 |
2.4.2 试验数据分析 | 第35-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电液式馈能悬架动力学建模 | 第39-51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电液式馈能悬架工作原理 | 第39-40页 |
3.3 数学建模与分析 | 第40-45页 |
3.3.1 单向阀 | 第40-41页 |
3.3.2 蓄能器 | 第41-42页 |
3.3.3 液压管道 | 第42页 |
3.3.4 液压马达 | 第42-43页 |
3.3.5 发电机 | 第43-44页 |
3.3.6 馈能等效电路 | 第44-45页 |
3.4 馈能悬架阻尼数学建模与分析 | 第45-50页 |
3.4.1 馈能悬架油路系统流量分析 | 第45-47页 |
3.4.2 馈能悬架等效阻尼方程 | 第47-49页 |
3.4.3 馈能悬架能量回收数学模型 | 第49-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电液式馈能悬架仿真研究 | 第51-63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AMESim软件介绍 | 第51页 |
4.3 电液式馈能悬架各部件的技术要求 | 第51-57页 |
4.3.1 液压缸 | 第52页 |
4.3.2 液压马达 | 第52-53页 |
4.3.3 蓄能器 | 第53-54页 |
4.3.4 单向阀及管路 | 第54-55页 |
4.3.5 液压油 | 第55页 |
4.3.6 发电机 | 第55-56页 |
4.3.7 蓄电池 | 第56-57页 |
4.4 电液式馈能悬架AMESim模型 | 第57-60页 |
4.5 蓄能器对馈能悬架液压系统的影响 | 第60-62页 |
4.5.1 蓄能器充气压力对系统的油液压力的影响 | 第60-61页 |
4.5.2 蓄能器容积对系统的油液压力的影响 | 第61-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电液式馈能悬架样机设计与分析 | 第63-75页 |
5.1 引言 | 第63页 |
5.2 馈能悬架各元件选型 | 第63-72页 |
5.2.1 液压马达选型 | 第63-65页 |
5.2.2 发电机选型 | 第65-67页 |
5.2.3 蓄能器选型 | 第67-69页 |
5.2.4 液压缸选型 | 第69-70页 |
5.2.5 电子负载 | 第70-72页 |
5.3 测试仪器 | 第72-74页 |
5.3.1 压力变送器 | 第72页 |
5.3.2 流量变送器 | 第72-74页 |
5.4 电液式馈能悬架样机试制 | 第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5-7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