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风条件下可吸入颗粒物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的预测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课题研究的社会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发展前景 | 第12-14页 |
·模型框架 | 第12-13页 |
·关于穿透因子的研究 | 第13-14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室内空气品质 | 第15-19页 |
·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 | 第15页 |
·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相关因素 | 第15-17页 |
·室内污染物的影响 | 第16页 |
·气流组织的影响 | 第16-17页 |
·新风问题的影响 | 第17页 |
·室内空气品质的评价 | 第17-18页 |
·研究室内空气品质的原因及现状 | 第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3 实验过程及误差分析 | 第19-32页 |
·样品采集 | 第19-26页 |
·室外采样地点 | 第19页 |
·室外采样时间及相关气象条件 | 第19-21页 |
·采样及称重仪器 | 第21-24页 |
·室内采样时间及位置 | 第24-25页 |
·样品的质量控制 | 第25-26页 |
·采样后滤膜的处理 | 第26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6-30页 |
·室内PM_(10) 质量浓度 | 第26-27页 |
·室内外PM_(10) 质量浓度的关系 | 第27页 |
·风速与PM_(10) 质量浓度的关系 | 第27-28页 |
·相对湿度与PM_(10) 质量浓度的关系 | 第28-29页 |
·大气压强与PM_(10) 质量浓度的关系 | 第29页 |
·西安市PM_(10) 质量浓度的年际变化 | 第29-30页 |
·实验误差分析 | 第30-31页 |
·误差分类 | 第30-31页 |
·实验误差分析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 第32-41页 |
·控制方程 | 第32-33页 |
·控制方程的通用形式 | 第33页 |
·湍流模型 | 第33-36页 |
·壁面函数法 | 第36-38页 |
·计算区域与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 第38-40页 |
·方程的离散化 | 第38-39页 |
·常用的离散化方法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模拟结果及控制室内空气品质的措施 | 第41-56页 |
·物理模型选择 | 第41-48页 |
·物理模型 | 第41页 |
·模型及控制方程建立 | 第41-43页 |
·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运动特性 | 第43-46页 |
·穿透因子 | 第46-48页 |
·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48-53页 |
·模拟场景 | 第49页 |
·实验模拟结果分析 | 第49-53页 |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 | 第53页 |
·控制室内空气品质的措施 | 第53-55页 |
·污染源控制 | 第53-54页 |
·通风控制 | 第54页 |
·空气净化 | 第54-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6 结论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6页 |
·展望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