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二噁英形成机理及有机物参与气溶胶成核机理研究

摘要第10-13页
ABSTRACT第13-17页
符号说明第18-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2页
    1.1 卤代二噁英/呋喃的研究背景第19-26页
        1.1.1 卤代二噁英/呋喃的来源第19-21页
        1.1.2 卤代二噁英/呋喃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含量第21-23页
        1.1.3 卤代二噁英/呋喃的毒性和危害第23-24页
        1.1.4 卤代二噁英/呋喃形成的研究现状第24-26页
    1.2 大气气溶胶第26-31页
        1.2.1 新粒子的形成和生长第26-28页
        1.2.2 有机物参与成核的研究第28-31页
    1.3 研究内容第31-32页
第二章 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第32-38页
    2.1 密度泛函理论第32-34页
    2.2 变分过渡态理论第34-35页
    2.3 隧道效应校正第35-36页
    2.4 团簇最低能量构型的筛选第36页
    2.5 ACDC模拟第36-38页
第三章 卤代苯氧自由基交叉反应形成二噁英机理研究第38-54页
    3.1 前言第38-39页
    3.2 理论计算方法第39-4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0-53页
        3.3.1 PBCDDs的形成第40-45页
        3.3.2 PBCDFs的形成第45-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水对氯/溴代酚类作为起始物气相反应形成卤代二噁英/呋喃机理的影响第54-108页
    4.1 前言第54-55页
    4.2 计算方法第5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5-107页
        4.3.1 卤代苯氧自由基的形成第55-101页
        4.3.2 卤代苯氧自由基二聚体形成PHDD/Fs第101-107页
    4.4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五章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醛类及其大气产物参与成核第108-120页
    5.1 前言第108-109页
    5.2 计算方法第109-110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10-119页
        5.3.1 醛类直接参与成核第110-114页
        5.3.2 醛类羟醛缩合产物参与成核第114-116页
        5.3.3 醛类水化产物参与成核第116-117页
        5.3.4 水存在下的成核过程第117-119页
        5.3.5 挥发速率第119页
    5.4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六章 理论研究蒎酮酸及其水解产物参与成核第120-131页
    6.1 前言第120-121页
    6.2 计算方法第121-122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22-130页
        6.3.1 H_2SO_4与CPA水解产物的成核第122-125页
        6.3.2 H_2O和NH_3的影响第125-126页
        6.3.3 ACDC模拟第126-127页
        6.3.4 CPA的水解第127-130页
    6.4 本章小结第130-131页
第七章 创新之处和工作展望第131-133页
    7.1 创新之处第131页
    7.2 不足与工作展望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57页
致谢第157-158页
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第158-160页
附件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羟基磷灰石纳米吸附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对水中微污染物去除机理研究
下一篇:改性粘土控制有害藻华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