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Summary | 第4-6页 |
缩略词 | 第7-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1.1 半夏概述 | 第14-15页 |
1.1.1 本草考证 | 第14页 |
1.1.2 主要产地 | 第14页 |
1.1.3 植物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 第14-15页 |
1.1.4 药用价值 | 第15页 |
1.2 半夏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资源分布 | 第15-16页 |
1.2.2 栽培现状 | 第16-17页 |
1.2.3 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4 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3 连作障碍 | 第18-20页 |
1.3.1 连作障碍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2 半夏连作障碍表现 | 第19页 |
1.3.3 半夏连作障碍与植物自毒作用 | 第19-20页 |
1.4 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 | 第20-23页 |
1.4.1 土壤理化环境改变 | 第20-21页 |
1.4.2 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 | 第21页 |
1.4.3 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 第21-22页 |
1.4.4 自毒作用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试验设计 | 第23-29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2.1.1 试验区概况 | 第23页 |
2.1.2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2.1.3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2.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24-26页 |
2.3.1 大田试验 | 第24-25页 |
2.3.2 室内培养试验 | 第25-26页 |
2.4 试验测定 | 第26页 |
2.4.1 测定指标 | 第26页 |
2.4.2 仪器与设备 | 第26页 |
2.5 测定方法 | 第26-28页 |
2.5.1 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2.5.2 产量品质的测定方法 | 第27页 |
2.5.3 土壤养分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7页 |
2.5.4 土壤微生物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7页 |
2.5.5 土壤酶活性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7-28页 |
2.5.6 化感自毒作用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8页 |
2.6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连作对半夏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29-38页 |
3.1 连作对半夏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29-31页 |
3.1.1 对半夏株高的影响 | 第29页 |
3.1.2 对半夏块茎直径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3 对半夏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4 对半夏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影响 | 第31页 |
3.2 连作对半夏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1-35页 |
3.2.1 对半夏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的影响 | 第31-33页 |
3.2.2 对半夏叶片SOD、POD、CAT活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3 对半夏叶片MDA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 连作对半夏产量品质的影响 | 第35页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35-38页 |
3.4.1 结论 | 第35-36页 |
3.4.2 讨论 | 第36-38页 |
第四章 连作对半夏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38-44页 |
4.1 连作对半夏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38-42页 |
4.1.1 对半夏根际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4.1.2 对半夏根际土壤全磷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4.1.3 对半夏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 第40页 |
4.1.4 对半夏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4.1.5 对半夏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 结论与讨论 | 第42-44页 |
4.2.1 结论 | 第42页 |
4.2.2 讨论 | 第42-44页 |
第五章 连作对半夏根土壤际微生物的影响 | 第44-48页 |
5.1 连作对半夏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44-46页 |
5.1.1 对半夏生长前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5.1.2 对半夏生长盛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45页 |
5.1.3 对半夏生长后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5.2 结论与讨论 | 第46-48页 |
5.2.1 结论 | 第46-47页 |
5.2.2 讨论 | 第47-48页 |
第六章 连作对半夏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48-54页 |
6.1 连作对半夏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48-51页 |
6.1.1 对半夏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6.1.2 对半夏根际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6.1.3 对半夏根际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 第50页 |
6.1.4 对半夏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6.2 结论与讨论 | 第51-54页 |
6.2.1 结论 | 第51-52页 |
6.2.2 讨论 | 第52-54页 |
第七章 半夏化感自毒作用的研究 | 第54-58页 |
7.1 半夏植株地上部分浸提液对其块茎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 第54-55页 |
7.2 半夏植株地下部分浸提液对其块茎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 第55-56页 |
7.3 半夏根际土壤浸提液对其块茎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 第56页 |
7.4 结论与讨论 | 第56-58页 |
7.4.1 结论 | 第56-57页 |
7.4.2 讨论 | 第57-58页 |
第八章 主要结论 | 第58-62页 |
8.1 连作对半夏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58-59页 |
8.1.1 对半夏生长指标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第58页 |
8.1.2 对半夏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的影响 | 第58-59页 |
8.1.3 对半夏叶片保护酶活性、MDA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59页 |
8.2 连作对半夏根际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59-60页 |
8.3 连作对半夏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60页 |
8.4 连作对半夏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60-61页 |
8.5 半夏化感自毒作用的研究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74页 |
导师简介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