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氮—水复合干扰下不同功能型植物幼苗资源权衡策略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中文文摘第6-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7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7-22页
        1.2.1 叶功能性状与资源权衡策略第17-18页
        1.2.2 茎功能性状与资源权衡策略第18页
        1.2.3 根功能性状及资源权衡策略第18-19页
        1.2.4 叶、茎、根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与全株资源权衡策略第19-22页
    1.3 本研究问题的提出第22-23页
    1.4 研究内容第23页
    1.5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23-24页
    1.6 技术路线图第24-25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处理方法第25-43页
    2.1 实验材料第25-27页
        2.1.1 前期准备第25页
        2.1.2 苗木栽植第25-26页
        2.1.3 三种类型植物幼苗初始情况第26-27页
    2.2 氮-水复合干扰处理第27-29页
        2.2.1 处理设计第27页
        2.2.2 处理方案第27-29页
    2.3 试验期温湿度条件第29-31页
    2.4 观测与取样第31页
    2.5 叶、茎、根主要功能性状及土壤性状测定方法第31-40页
        2.5.1 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及相对生长速率测定第31-32页
        2.5.2 叶功能性状测定第32-36页
        2.5.3 茎功能性状测定第36-37页
        2.5.4 根功能性状测定第37-38页
        2.5.5 碳、氮同位素测定第38-39页
        2.5.6 土壤性状测定第39-40页
    2.6 数据分析第40-43页
第三章 氮-水复合干扰对不同功能型植物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第43-59页
    3.1 氮-水复合干扰对马尾松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第43-48页
        3.1.1 多次氮添加下氮-水复合干扰对马尾松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第43-45页
        3.1.2 一次性氮添加下氮-水复合干扰对马尾松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第45-48页
    3.2 氮-水复合干扰对翅荚木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第48-52页
        3.2.1 多次氮添加下氮-水复合干扰对翅荚木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第48-50页
        3.2.2 一次性氮添加下氮-水复合干扰对翅荚木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第50-52页
    3.3 氮-水复合干扰对刨花楠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第52-57页
        3.3.1 多次氮添加下氮-水复合干扰对刨花楠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第52-54页
        3.3.2 一次性氮添加下氮-水复合干扰对刨花楠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第54-57页
    3.4 讨论第57-59页
第四章 植物叶功能性状对氮-水复合干扰的响应及资源权衡策略第59-123页
    4.1 氮-水复合干扰对不同功能型植物叶形态性状的影响第59-73页
        4.1.1 马尾松叶形态对氮-水复合干扰的响应第59-64页
        4.1.2 翅荚木叶形态的响应第64-68页
        4.1.3 刨花楠叶形态的响应第68-73页
    4.2 氮-水复合干扰对不同功能型植物叶养分特征的影响第73-86页
        4.2.1 马尾松叶养分特征的响应第73-77页
        4.2.2 翅荚木叶养分特征的响应第77-82页
        4.2.3 刨花楠叶养分特征的响应第82-86页
    4.3 氮-水复合干扰对不同功能型植物叶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第86-101页
        4.3.1 马尾松叶水分利用特征的响应第86-91页
        4.3.2 翅荚木叶水分利用特征的响应第91-96页
        4.3.3 刨花楠叶水分利用特征的响应第96-101页
    4.4 氮-水复合干扰对不同功能型植物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第101-105页
        4.4.1 马尾松叶光合特性的响应第101-102页
        4.4.2 翅荚木叶光合特性的响应第102-103页
        4.4.3 刨花楠叶光合特性的响应第103-105页
    4.5 不同氮添加方式下叶功能性状的配对检验第105-106页
    4.6 氮-水复合干扰下不同功能型植物叶性状变化模式第106-108页
    4.7 氮-水复合干扰下叶功能性状间的内在联系第108-110页
    4.8 氮-水复合干扰下不同功能型植物叶资源权衡策略特征第110-115页
        4.8.1 刨花楠叶资源权衡策略第110-112页
        4.8.2 翅荚木叶资源权衡策略第112-113页
        4.8.3 马尾松叶资源权衡策略第113-115页
    4.9 讨论第115-123页
        4.9.1 叶功能性状对氮-水复合干扰的响应第115-117页
        4.9.2 叶功能性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第117-120页
        4.9.3 氮-水复合干扰下不同功能型植物叶资源权衡策略第120-123页
第五章 植物茎功能性状对氮-水复合干扰的响应及资源权衡策略第123-155页
    5.1 氮-水复合干扰对不同功能型植物茎形态的影响第123-130页
        5.1.1 马尾松茎形态的响应第123-126页
        5.1.2 翅荚木茎形态的响应第126-128页
        5.1.3 刨花楠茎形态的响应第128-130页
    5.2 氮-水复合干扰对不同功能型植物茎养分特征的影响第130-137页
        5.2.1 马尾松茎养分特征的响应第130-132页
        5.2.2 翅荚木茎养分特征第132-135页
        5.2.3 刨花楠茎养分特征第135-137页
    5.3 氮-水复合干扰对不同功能型植物茎水分特征的影响第137-140页
        5.3.1 马尾松茎水分利用特征第137-138页
        5.3.2 翅荚木茎水分利用特征第138-139页
        5.3.3 刨花楠茎水分利用特征的响应第139-140页
    5.4 不同氮添加方式下茎功能性状的配对检验第140-141页
    5.5 氮-水复合干扰下不同功能型植物茎功能性状变化模式第141-143页
    5.6 氮、水复合干扰下茎功能性状的内在联系第143-145页
    5.7 氮-水复合干扰下不同功能型植物茎资源权衡策略特征第145-150页
        5.7.1 刨花楠茎资源权衡策略第145-147页
        5.7.2 翅荚木茎资源权衡策略第147-148页
        5.7.3 马尾松茎资源权衡策略第148-150页
    5.8 讨论第150-155页
        5.8.1 茎功能性状对氮-水复合干扰的响应第150-152页
        5.8.2 茎功能性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第152-153页
        5.8.3 氮-水复合干扰下不同功能型植物茎资源权衡策略第153-155页
第六章 植物根功能性状对氮-水复合干扰的响应及资源权衡策略第155-183页
    6.1 氮-水复合干扰对不同功能型植物根形态的影响第155-162页
        6.1.1 马尾松根形态的响应第155-158页
        6.1.2 翅荚木根形态性状第158-160页
        6.1.3 刨花楠根形态的响应第160-162页
    6.2 氮-水复合干扰对不同功能型植物根养分特征的影响第162-169页
        6.2.1 马尾松根养分特征的响应第162-164页
        6.2.2 翅荚木根养分特征的响应第164-167页
        6.2.3 刨花楠根养分特征的响应第167-169页
    6.3 不同氮添加方式下茎功能性状的配对检验第169-170页
    6.4 氮-水复合干扰下不同功能型植物茎功能性状变化模式第170-172页
    6.5 氮水复合干扰下根功能性状的内在联系第172-174页
    6.6 氮-水复合干扰不同功能型植物根资源权衡策略特征第174-179页
        6.6.1 刨花楠根资源权衡策略第174-175页
        6.6.2 翅荚木根资源权衡策略第175-177页
        6.6.3 马尾松根资源权衡策略第177-179页
    6.7 讨论第179-183页
        6.7.1 根功能性状对氮-水复合干扰的响应第179-181页
        6.7.2 根功能性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第181-182页
        6.7.3 氮-水复合干扰下不同功能型植物根资源权衡策略第182-183页
第七章 氮-水复合干扰对不同功能型植物全株资源权衡策略的影响第183-201页
    7.1 氮-水复合干扰下植物全株性状间的内在联系第183-187页
    7.2 氮、水利用权衡关系的同位素验证第187-188页
    7.3 氮、水复合干扰下不同功能型植物全株资源权衡策略特征第188-194页
        7.3.1 刨花楠全株资源权衡策略第188-190页
        7.3.2 翅荚木全株资源权衡策略第190-192页
        7.3.3 马尾松全株资源权衡策略第192-194页
    7.4 不同器官与全株功能性状资源权衡策略的一致性验证第194-196页
    7.5 讨论第196-201页
        7.5.1 全株功能性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第196-198页
        7.5.2 氮-水复合干扰下不同功能型植物全株资源权衡策略第198-201页
第八章 氮-水复合干扰对不同功能型植物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第201-213页
    8.1 氮-水复合干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第201-203页
    8.2 氮-水复合干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的影响第203-206页
    8.3 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间的相互关系第206-207页
    8.4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植物功能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第207-209页
    8.5 讨论第209-213页
        8.5.1 氮-水复合干扰对不同功能型植物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209-210页
        8.5.2 氮-水复合干扰下植物功能性状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间的相互作用第210-213页
第九章 植物生长与水分、氮素利用及碳同化的相互关系第213-219页
    9.1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第213-216页
    9.2 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第216-217页
    9.3 讨论第217-219页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第219-223页
    10.1 主要结论第219-221页
    10.2 创新和特色之处第221页
    10.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221-223页
附录第223-225页
参考文献第225-251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251-253页
致谢第253-255页
个人简历第255-259页

论文共2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百合目三种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下一篇:传承人口述史的时空、记忆与文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