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地域文化语境下的历史街区景观设计研究--以苏州平江路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页
    1.3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3 相关期刊论文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第17-20页
        1.5.1 研究方法第17页
        1.5.2 研究框架第17-20页
2 论文相关理论研究第20-30页
    2.1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第20-21页
        2.1.1 地域文化第20页
        2.1.2 历史街区第20-21页
    2.2 国内外历史街区的相关理论研究第21-25页
        2.2.1 国外理论发展第21-22页
        2.2.2 国内历史街区的相关理论的发展第22-25页
    2.3 历史街区的保护原则第25-28页
        2.3.1 整体保护与动态保护的原则第25-26页
        2.3.2 历史街区保护的真实性原则第26页
        2.3.3 小规模、小尺度渐进式的改造原则第26-27页
        2.3.4 社会结构的延续性和文脉传承原则第27-28页
        2.3.5 公众参与性原则第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30页
3 平江历史街区发展及文化解读第30-44页
    3.1 平江路及苏州地区概况第30-33页
        3.1.1 地理位置及概况第30-31页
        3.1.2 苏州城市格局演变史第31-33页
    3.2 平江路的人文资源第33-34页
        3.2.1 历史古迹第33页
        3.2.2.古典园林第33-34页
        3.2.3 民风民俗第34页
    3.3 平江路的文脉解读第34-37页
        3.3.1 曲艺文化第35页
        3.3.2 园林文化第35-36页
        3.3.3 茶文化第36页
        3.3.4 市井文化第36页
        3.3.5 书画文化第36-37页
    3.4 平江路保护与规划的历程第37-41页
        3.4.1 法制管理第37-38页
        3.4.2 业态更新第38页
        3.4.3 街区功能的延续和调整第38-39页
        3.4.4 建筑的保护和利用第39-40页
        3.4.5 空间环境要素的整治保护第40-41页
    3.5 平江路建筑的保护与更新第41-43页
    3.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4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平江路构成要素及特色第44-66页
    4.1 平江路整体空间——街巷格局分析第44-47页
        4.1.1 河道、水巷第45-46页
        4.1.2 滨河街巷第46页
        4.1.3 院落第46-47页
    4.2 建筑第47-50页
        4.2.1 建筑的风格第47-48页
        4.2.2 建筑的色彩第48-49页
        4.2.3 建筑的细部装饰——店铺招牌第49-50页
    4.3 平江路空间类型第50-55页
        4.3.1 居住生活型空间 ?第50-53页
        4.3.2 商业旅游空间第53页
        4.3.3 绿化空间第53-55页
    4.4 街道家具第55-59页
        4.4.1 休息座椅第55-56页
        4.4.2 垃圾桶第56-57页
        4.4.3 路灯第57页
        4.4.4 标示系统第57-59页
    4.5 平江路街巷的景观特性第59-65页
        4.5.1 小尺度的传统空间第59-60页
        4.5.2 收放自如的街道形态第60-62页
        4.5.3 连续的街道界面第62-63页
        4.5.4“见缝插针”的绿化设计第63-65页
    4.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5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国内外历史街区景观设计研究第66-88页
    5.1 平遥古城南大街第66-70页
        5.1.1 街区概况第66页
        5.1.2 街区景观现状第66-69页
        5.1.3 街区文化第69-70页
        5.1.4 小结第70页
    5.2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历史街区第70-75页
        5.2.1 威尼斯文化解析第70-72页
        5.2.2 威尼斯的建筑第72-73页
        5.2.3 威尼斯的河道与街巷第73-74页
        5.2.4 圣马可广场历史街区整体空间形态第74页
        5.2.5 案例启示第74-75页
    5.3 平江历史街区景观设计的地域性表达手法第75-79页
        5.3.1 文化符号的运用第75-76页
        5.3.2 乡土材料的运用第76-77页
        5.3.3 商业业态对历史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第77-78页
        5.3.4 古典园林的意境第78页
        5.3.5 虚实相生的照明设计第78-79页
    5.4 平江路景观设计实例研究第79-87页
        5.4.1“点”的设计——建筑单体的有机更新第79-84页
        5.4.2“线”的设计——街道空间第84页
        5.4.3“面”的设计——庭院空间第84-85页
        5.4.4 街区存在的问题第85-87页
    5.5 本章小结第87-88页
6 结论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2页
致谢第92-94页
附录第94-102页
    论文图表索引第94-98页
    苏州市平江路历史街区调查问卷第98-100页
    苏州市平江路历史街区各因素评分表第100-102页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场所精神下的校园景观设计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为例
下一篇:西安市老年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