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20页 |
1.1 论文的背景与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柴油机汽车的发展与现状 | 第8-10页 |
1.2.1 国外柴油机汽车的发展及现状 | 第8-9页 |
1.2.2 我国柴油发动机汽车发展及现状 | 第9-10页 |
1.3 柴油发动机尾气的组成及危害 | 第10-13页 |
1.3.1 柴油机尾气的成分及危害 | 第11-12页 |
1.3.2 柴油机尾气中有害物排放限值 | 第12-13页 |
1.4 柴油发动机尾气的控制技术 | 第13-18页 |
1.4.1 氧化型催化技术 | 第13-14页 |
1.4.2 颗粒捕集技术 | 第14-15页 |
1.4.3 颗粒氧化转化技术 | 第15-16页 |
1.4.4 电晕放电静电吸附技术 | 第16页 |
1.4.5 静电吸附协同凝并技术 | 第16-18页 |
1.5 湿式静电除尘器净化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2 柴油发动机尾气颗粒物净化试验准备 | 第20-38页 |
2.1 静电吸附动力学分析 | 第20-24页 |
2.1.1 静电电场对颗粒物的捕集机理 | 第20页 |
2.1.2 起晕电压计算 | 第20-21页 |
2.1.3 饱和状态下尘粒的荷电量 | 第21-22页 |
2.1.4 静电芯体参数计算 | 第22-23页 |
2.1.5 静电芯体参数值 | 第23-24页 |
2.2 湿式静电除尘器对颗粒物净化效率试验设计 | 第24-29页 |
2.2.1 试验技术路线 | 第24页 |
2.2.2 模拟颗粒物实验室净化效率试验 | 第24-27页 |
2.2.3 柴油机尾气净化效率试验 | 第27-29页 |
2.3 净化效率所需试验装置 | 第29-34页 |
2.3.1 污染物模拟装置 | 第29-31页 |
2.3.2 柴油发动机 | 第31页 |
2.3.3 WESP湿式静电除尘器 | 第31-33页 |
2.3.4 湿度、电阻及臭氧检测设备 | 第33-34页 |
2.4 Design expert分析软件 | 第34页 |
2.5 湿式静电除尘器基本性能试验 | 第34-38页 |
2.5.1 电阻试验 | 第34-35页 |
2.5.2 气密性试验 | 第35页 |
2.5.3 水密性试验 | 第35页 |
2.5.4 高湿度击穿电压试验 | 第35-36页 |
2.5.5 流阻试验 | 第36-38页 |
3 湿式静电除尘器净化效率单因素试验 | 第38-50页 |
3.1 电压调整试验 | 第38-40页 |
3.1.1 电极形式对电晕放电的影响 | 第38-40页 |
3.1.2 正负电源对电压的影响 | 第40页 |
3.2 水雾对电场影响试验 | 第40-42页 |
3.3 凝露效率试验 | 第42-46页 |
3.3.1 电压对凝露效率的影响 | 第42-44页 |
3.3.2 水雾量对凝露效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3 风量对凝露效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3.4 臭氧发生量试验 | 第46-49页 |
3.5 结论 | 第49-50页 |
4 针对污染物模拟装置产生颗粒物的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 | 第50-56页 |
4.1 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 | 第50-53页 |
4.2 入口浓度为 40mg/m~3、电压为 22.5 kV响应曲面 | 第53-54页 |
4.3 入口浓度 40 mg/m~3、电压 30 k V响应曲面 | 第54页 |
4.4 拟合方程 | 第54-55页 |
4.5 结论 | 第55-56页 |
5 采用WESP对柴油机尾气中颗粒物的净化试验 | 第56-64页 |
5.1 电压调整实验 | 第56-57页 |
5.2 喷水量调整实验 | 第57-59页 |
5.3 水压电压对比实验 | 第59-63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