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5页 |
1.1 荧光探针概述 | 第9-14页 |
1.1.1 分子荧光的产生 | 第9-10页 |
1.1.2 荧光探针的组成 | 第10-11页 |
1.1.3 荧光探针的识别机理 | 第11-14页 |
1.2 阴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 第14-24页 |
1.2.1 碰撞猝灭 | 第14-15页 |
1.2.2 配位及去配位作用 | 第15-18页 |
1.2.3 碱性 | 第18-20页 |
1.2.4 氢键作用 | 第20-21页 |
1.2.5 亲核反应型 | 第21-24页 |
1.3 本论文设计思路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基于6-甲氧基喹啉的氯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应用 | 第25-34页 |
2.1 前言 | 第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7页 |
2.2.1 试剂和仪器 | 第25页 |
2.2.2 合成方法 | 第25-27页 |
2.2.3 探针MQ-TPP的光学性质实验 | 第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1页 |
2.3.1 探针MQ-TPP的光谱性质 | 第27页 |
2.3.2 响应时间的测定 | 第27-28页 |
2.3.3 pH的影响 | 第28页 |
2.3.4 选择性实验 | 第28-29页 |
2.3.5 荧光滴定实验 | 第29-30页 |
2.3.6 人血清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2.4 结论 | 第31-32页 |
附图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基于试卤灵的氟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应用 | 第34-50页 |
3.1 前言 | 第34-3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5-37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35页 |
3.2.2 合成方法 | 第35-37页 |
3.2.3 探针S-F的光学性质实验 | 第37页 |
3.2.4 探针S-F的细胞实验 | 第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6页 |
3.3.1 S-F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与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 | 第37-38页 |
3.3.2 响应时间的测定 | 第38-39页 |
3.3.3 pH的影响 | 第39页 |
3.3.4 选择性实验 | 第39-40页 |
3.3.5 荧光滴定实验 | 第40-43页 |
3.3.6 牙膏中氟离子的测定 | 第43-44页 |
3.3.7 细胞毒性(MTT)实验 | 第44页 |
3.3.8 细胞成像 | 第44-45页 |
3.3.9 反应机理探究 | 第45-46页 |
3.4 结论 | 第46-47页 |
附图 | 第47-50页 |
第四章 基于试卤灵的磷酸阴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应用 | 第50-65页 |
4.1 前言 | 第50-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4.2.1 试剂和仪器 | 第51页 |
4.2.2 合成方法 | 第51-52页 |
4.2.3 探针S-pi的光学性质实验 | 第52-53页 |
4.2.4 探针S-F的细胞实验 | 第5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0页 |
4.3.1 S-pi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 | 第53-54页 |
4.3.2 响应时间的测定 | 第54页 |
4.3.3 pH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4 选择性实验 | 第55-56页 |
4.3.5 荧光滴定实验 | 第56-57页 |
4.3.6 细胞毒性(MTT)实验 | 第57-58页 |
4.3.7 细胞成像 | 第58-59页 |
4.3.8 反应机理探究 | 第59-60页 |
4.4 结论 | 第60-61页 |
附图 | 第61-65页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