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溶剂回收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研究
1. 前言 | 第7-25页 |
1.1 聚苯乙烯的发展历史和危害 | 第7-8页 |
1.2 泡沫塑料的种类和鉴别 | 第8-9页 |
1.2.1 燃烧识别 | 第8-9页 |
1.2.2 溶解识别 | 第9页 |
1.2.3 仪器识别 | 第9页 |
1.3 废泡沫聚苯乙烯的处理方法 | 第9-18页 |
1.3.1 概述 | 第9-11页 |
1.3.2 脱泡减容与熔融造粒 | 第11-12页 |
1.3.3 废泡沫聚苯乙烯的改性利用 | 第12-14页 |
1.3.4 废聚苯乙烯的裂解 | 第14-16页 |
1.3.5 废聚苯乙烯的直接利用 | 第16-17页 |
1.3.6 溶剂法回收废聚苯乙烯 | 第17-18页 |
1.4 柠檬烯简介 | 第18-19页 |
1.5 柑桔皮的综合利用 | 第19-23页 |
1.5.1 香精油 | 第20页 |
1.5.2 色素 | 第20页 |
1.5.3 果胶 | 第20-21页 |
1.5.4 陈皮甙 | 第21-22页 |
1.5.5 食用纤维素 | 第22-23页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3-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3页 |
2.1 主要材料和设备 | 第25页 |
2.2 柠檬烯的提取与鉴定 | 第25-27页 |
2.2.1 从柑桔皮精油中提取柠檬烯 | 第25-26页 |
2.2.2 从荆芥穗中提取柠檬烯 | 第26-27页 |
2.3 聚苯乙烯的回收工艺 | 第27-29页 |
2.3.1 溶解条件 | 第27-28页 |
2.3.2 回收过程 | 第28-29页 |
2.4 柑桔皮成分提取工艺 | 第29-31页 |
2.4.1 柑桔皮精油的提取 | 第29-30页 |
2.4.2 类胡萝卜色素的提取 | 第30页 |
2.4.3 陈皮甙的提取和精制 | 第30-31页 |
2.4.4 果胶的提取 | 第31页 |
2.4.5 纤维素粉的制取 | 第31页 |
2.5 柑桔皮成分的鉴定与分析 | 第31-33页 |
2.5.1 胡萝卜色素的分离与鉴定 | 第31-32页 |
2.5.2 陈皮甙的鉴定与分析 | 第32页 |
2.5.3 果胶的鉴定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3-59页 |
3.1 柠檬烯的提取 | 第33-38页 |
3.1.1 从柑桔皮精油中提取柠檬烯 | 第33-34页 |
3.1.2 从荆芥穗中提取柠檬烯 | 第34-38页 |
3.2 泡沫聚苯乙烯的回收 | 第38-42页 |
3.2.1 柠檬烯与其他化学溶剂的比较 | 第38-39页 |
3.2.2 测定相同温度下溶液粘度随浓度变化情况 | 第39页 |
3.2.3 相同浓度下溶液粘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 第39-41页 |
3.2.4 溶解时间与温度和PS颗粒体积的关系 | 第41-42页 |
3.2.5 温度对聚苯乙烯溶解量的影响 | 第42页 |
3.3 回收过程 | 第42-52页 |
3.3.1 直接加热法 | 第42-43页 |
3.3.2 间接水蒸汽蒸馏法 | 第43页 |
3.3.3 减压蒸馏法 | 第43-44页 |
3.3.4 直接水蒸汽蒸馏法 | 第44-48页 |
3.3.5 酒精沉淀法 | 第48-52页 |
3.4 柑桔皮成分提取及鉴定 | 第52-59页 |
3.4.1 柑桔皮精油的提取 | 第52-53页 |
3.4.2 类胡萝卜色素的提取 | 第53-56页 |
3.4.3 陈皮甙的提取 | 第56页 |
3.4.4 果胶的提取与甲氧基含量的测定 | 第56-57页 |
3.4.5 纤维素的提取 | 第57-59页 |
4. 总结与展望 | 第59-63页 |
4.1 柠檬烯回收聚苯乙烯方法比较 | 第59-60页 |
4.2 柑桔皮的综合利用分析 | 第60-63页 |
5. 工艺流程简图 | 第63-72页 |
5.1 工艺流程说明书 | 第63-65页 |
5.2 工艺流程简图 | 第65-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