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1页 |
1.2 舰船排气系统红外抑制研究情况概述 | 第11-16页 |
1.3 排气引射红外抑制装置的性能要求和评价指标 | 第16-18页 |
1.3.1 性能要求 | 第16-17页 |
1.3.2 性能评价指标 | 第17-18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工作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红外抑制装置模型冷态实验研究 | 第19-48页 |
2.1 实验目的 | 第19页 |
2.2 实验意义 | 第19-20页 |
2.3 实验模型介绍 | 第20-23页 |
2.3.1 喷管介绍 | 第21-22页 |
2.3.2 多环气膜冷却混合管 | 第22-23页 |
2.4 实验装置 | 第23-24页 |
2.5 测量仪器 | 第24-25页 |
2.5.1 温度测量 | 第24页 |
2.5.2 压力测量 | 第24-25页 |
2.6 流量的确定 | 第25-30页 |
2.6.1 实验环境的测定 | 第25-26页 |
2.6.2 锥形进口 | 第26-28页 |
2.6.3 文丘里喷管 | 第28-30页 |
2.7 实验内容 | 第30-31页 |
2.8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1-47页 |
2.8.1 次流流量、系统流动损失、风室静压随主流流量的变化关系 | 第31-34页 |
2.8.2 喷管出入口面积比r_A 对引射器性能的影响 | 第34-38页 |
2.8.3 喷管混合管间距L * 变化对红外抑制装置性能的影响 | 第38-43页 |
2.8.4 次流进口截面积A'_s 、风室负压对红外抑制装置性能的影响 | 第43-45页 |
2.8.5 混合管A 和混合管B 性能比较 | 第45页 |
2.8.6 扭转喷管和直喷管性能比较 | 第45-47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红外抑制装置模型热态实验研究 | 第48-64页 |
3.1 实验目的 | 第48页 |
3.2 实验装置 | 第48-53页 |
3.2.1 热风洞实验台介绍 | 第49-51页 |
3.2.2 测点布置 | 第51-52页 |
3.2.3 测量系统 | 第52页 |
3.2.4 测量仪器 | 第52-53页 |
3.3 数据处理过程 | 第53-54页 |
3.4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54-63页 |
3.4.1 喷管、混合管出口截面压力、速度、温度分布 | 第54-59页 |
3.4.2 修正的引射比 | 第59-62页 |
3.4.3 阻力特性曲线 | 第62-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红外抑制装置数值模拟研究 | 第64-79页 |
4.1 数学模型和控制方程 | 第64-68页 |
4.1.1 质量守恒方程 | 第64-65页 |
4.1.2 动量守恒方程 | 第65页 |
4.1.3 紊流模型 | 第65-66页 |
4.1.4 壁面低雷诺数区域的处理方法 | 第66页 |
4.1.5 压力校准方程 | 第66-67页 |
4.1.6 离散方式 | 第67页 |
4.1.7 线性化处理 | 第67-68页 |
4.1.8 线性方程组求解 | 第68页 |
4.2 网格生成 | 第68-69页 |
4.3 边界条件设置 | 第69-70页 |
4.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70-78页 |
4.4.1 各级气膜缝隙流速和流量分配情况 | 第70-71页 |
4.4.2 不同主流流量下红外抑制装置的性能参数 | 第71-74页 |
4.4.3 不同面积比r_A 喷管模型计算结果 | 第74-76页 |
4.4.4 不同风室负压对红外抑制装置性能的影响 | 第76-77页 |
4.4.5 垂直于轴向不同位置截面轴向速度分布情况 | 第77-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79-81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9-80页 |
5.2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和已录用的论文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