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

内容提要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1章 绪论第16-59页
    1.1 称谓与界定第16-28页
        1.1.1 “美国华裔文学”第16-23页
        1.1.2 “美国华裔”与“美国华裔作家”第23-28页
    1.2 本论文选题范围与依据第28-37页
        1.2.1 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类型与创作阶段第28-30页
        1.2.2 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的自传传统第30-33页
        1.2.3 “90 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概述第33-37页
    1.3 本论文选题的研究现状第37-49页
        1.3.1 美国学界本选题的批评特色第37-41页
        1.3.2 中国学界本选题研究现状第41-46页
        1.3.3 现有研究存在的局限与趋势第46-49页
    1.4 本论文研究方法、理论和价值第49-59页
        1.4.1 主旨:打破思维定式第49-51页
        1.4.2 实现文学性解读的两种方案第51-55页
        1.4.3 创新之处及研究价值第55-59页
第2章 邝丽莎:挖掘“失落”的故事第59-87页
    2.1 痴迷往事的混血作家第59-63页
        2.1.1 丰厚的作品第59-61页
        2.1.2 灵感之源:唐人街和家族史第61-63页
    2.2 《雪花和秘密的扇子》:女书文化与女性友谊第63-75页
        2.2.1 真实重现古老文化第63-67页
        2.2.2 女性的寻爱之路第67-71页
        2.2.3 双重文化的艺术想象第71-75页
    2.3 《上海女孩》:姐妹勇闯唐人街第75-87页
        2.3.1 从中国“回到”唐人街第75-78页
        2.3.2 为生存奋斗的女性第78-81页
        2.3.3 细节的描绘与情节的巧思第81-87页
第3章 张岚:彰显审美感性的叙事第87-107页
    3.1 在磨炼中绽放天赋第87-90页
        3.1.1 为写作入迷的女作家第87-89页
        3.1.2 典型的“学院派”第89-90页
    3.2 《饥饿》:第一代移民的失败故事第90-98页
        3.2.1 “洞”与饥饿的象征意第90-95页
        3.2.2 与“艺术”有关的故事第95-98页
    3.3 《遗产》:横跨七十年的情缘第98-107页
        3.3.1 跨越时空的叙事第98-102页
        3.3.2 精巧的艺术效果第102-107页
第4章 淡化族裔性的写作第107-124页
    4.1 《点心》:都市女性的成长历程第108-116页
        4.1.1 乐观态度与都市化写作第110-112页
        4.1.2 新女性对爱的反思第112-115页
        4.1.3 文化的“点心”与主体意识第115-116页
    4.2 《裸体吃中餐》:年轻人的心灵顿悟第116-124页
        4.2.1 另类的“都市女孩”第116-119页
        4.2.2 精神的依恋与独立第119-124页
第5章 “90 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新特征第124-146页
    5.1 写作专业化第124-127页
        5.1.1 学院式训练与“经典”的模仿第124-126页
        5.1.2 家庭背景的影响第126-127页
    5.2 书写与思想的升华第127-133页
        5.2.1 转换:体裁、主题、形象第127-131页
        5.2.2 升华:新一代的主体意识第131-133页
    5.3 继承传统与个性化写作第133-146页
        5.3.1 写“食”的传统第133-142页
        5.3.2 “沉默”的传统与新的意涵第142-146页
结论第146-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66-167页
后记第167-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专利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