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6-2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6-1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6-17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7-18页 |
1.2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2.2 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1.3 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0-24页 |
1.3.1 可能创新 | 第20-21页 |
1.3.2 不足之处 | 第21-24页 |
第2章 企业控制权研究基础 | 第24-36页 |
2.1 不完全契约与投资无效率问题分析 | 第24-25页 |
2.1.1 可占用性准租金与敲竹杠问题分析 | 第24-25页 |
2.1.2 投资无效率问题分析 | 第25页 |
2.2 企业控制权基础的考察与反思 | 第25-30页 |
2.2.1 不完全契约是企业控制权的基础 | 第26页 |
2.2.2 契约不完全的来源 | 第26-28页 |
2.2.3 不完全契约基础的反思 | 第28-30页 |
2.3 政治契约、企业契约与控制权 | 第30-32页 |
2.3.1 政治契约与企业契约 | 第30-31页 |
2.3.2 政治契约与企业契约的差异 | 第31-32页 |
2.4 权利、权力与企业控制权 | 第32-36页 |
2.4.1 权力的内涵 | 第33页 |
2.4.2 权利的内涵 | 第33-34页 |
2.4.3 权力与权利 | 第34页 |
2.4.4 企业控制权的“权”属性 | 第34-36页 |
第3章 企业控制权研究梳理 | 第36-54页 |
3.1 早期经济学家的企业控制权思想 | 第36-40页 |
3.1.1 早期经济学家的企业控制权思想 | 第36-39页 |
3.1.2 早期经济学家企业控制权思想评析 | 第39-40页 |
3.2 科斯的企业理论与企业控制权 | 第40-42页 |
3.2.1 新古典企业理论与控制权 | 第40-41页 |
3.2.2 科斯与企业控制权 | 第41-42页 |
3.3 契约理论与企业控制权 | 第42-48页 |
3.3.1 完全契约理论与企业控制权 | 第42-43页 |
3.3.2 不完全契约理论与企业控制权 | 第43-48页 |
3.4 国内企业控制权研究 | 第48-49页 |
3.4.1 国内企业控制权研究现状 | 第48-49页 |
3.4.2 简要评析 | 第49页 |
3.5 企业控制权研究的困境及其原因 | 第49-54页 |
3.5.1 企业控制权研究的困境 | 第50页 |
3.5.2 企业控制权研究困境的原因 | 第50-54页 |
第4章 企业控制权概念研究 | 第54-72页 |
4.1 企业控制权概念 | 第54-57页 |
4.1.1 早期生产组织与控制权 | 第54-56页 |
4.1.2 古典企业与企业控制权 | 第56-57页 |
4.1.3 现代企业与企业控制权 | 第57页 |
4.2 企业控制权概念内涵的演进 | 第57-64页 |
4.2.1 国外学者对企业控制权概念的阐释及评析 | 第57-61页 |
4.2.2 国内学者对企业控制权内涵的阐释及评析 | 第61-64页 |
4.3 企业控制权概念的重新界定 | 第64-65页 |
4.3.1 企业控制权概念的重新界定 | 第64-65页 |
4.3.2 企业控制权的性质 | 第65页 |
4.4 企业控制权的结构 | 第65-72页 |
4.4.1 简要回顾 | 第66-67页 |
4.4.2 剩余基本控制权与剩余发展控制权 | 第67-72页 |
第5章 企业控制权来源研究 | 第72-84页 |
5.1 企业控制权来源的主流观点 | 第72-74页 |
5.1.1 物质资产是企业控制权的主要来源 | 第72-73页 |
5.1.2 物质资产在企业契约中的作用 | 第73-74页 |
5.2 企业控制权来源质疑 | 第74-77页 |
5.2.1 企业控制权来源的疑问 | 第74-75页 |
5.2.2 权力来源与表现形式 | 第75-76页 |
5.2.3 对GHM 权力观的重新解读 | 第76-77页 |
5.3 企业控制权的直接来源与间接来源 | 第77-84页 |
5.3.1 企业控制权的直接来源 | 第77-79页 |
5.3.2 企业控制权的间接来源 | 第79-80页 |
5.3.3 专用性呈现速度 | 第80-84页 |
第6章 企业控制权功能研究 | 第84-94页 |
6.1 企业契约本质与企业控制权功能 | 第84-88页 |
6.1.1 企业契约本质的两种观点 | 第84-86页 |
6.1.2 对两种观点的评析 | 第86-87页 |
6.1.3 企业控制权功能的内涵 | 第87-88页 |
6.2 不完全契约理论与企业控制权功能 | 第88-90页 |
6.2.1 交易费用经济学中企业控制权功能 | 第88页 |
6.2.2 产权理论中企业控制权功能 | 第88-89页 |
6.2.3 企业控制权功能评析 | 第89-90页 |
6.3 最优企业契约与企业控制权功能 | 第90-94页 |
6.3.1 最优企业契约 | 第91-92页 |
6.3.2 企业控制权最优功能的实现 | 第92-94页 |
第7章 企业控制权收益研究 | 第94-106页 |
7.1 企业控制权收益的内涵 | 第94-96页 |
7.1.1 完全契约与企业控制权收益 | 第94-95页 |
7.1.2 不完全契约与企业控制权收益 | 第95-96页 |
7.2 企业控制权收益的分配 | 第96-100页 |
7.2.1 专用性的内涵 | 第96-98页 |
7.2.2 企业契约中谈判力基础 | 第98-100页 |
7.3 企业控制权收益与专有性 | 第100-106页 |
7.3.1 专有性的内涵 | 第100-101页 |
7.3.2 专用性与专有性的关系 | 第101-106页 |
第8章 企业控制权配置研究 | 第106-118页 |
8.1 企业控制权配置研究综述 | 第106-110页 |
8.1.1 国外企业控制权配置研究综述 | 第106-107页 |
8.1.2 国内企业控制权配置研究综述 | 第107-110页 |
8.2 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原则 | 第110-112页 |
8.2.1 效率原则 | 第111页 |
8.2.2 相对公平原则 | 第111页 |
8.2.3 动态原则 | 第111-112页 |
8.3 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因素 | 第112-118页 |
8.3.1 物质资产对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8.3.2 人力资产对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8.3.3 企业契约与雇佣契约 | 第114页 |
8.3.4 企业控制权配置转移 | 第114-118页 |
第9章 中国国有企业控制权实证研究 | 第118-136页 |
9.1 中国国有企业控制权现状 | 第118-126页 |
9.1.1 中国国有企业控制权功能现状 | 第118-122页 |
9.1.2 中国国有企业控制权来源现状 | 第122-124页 |
9.1.3 中国国有企业控制权收益现状 | 第124-125页 |
9.1.4 中国国有企业控制权配置现状 | 第125-126页 |
9.2 中国国有企业控制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26-131页 |
9.2.1 中国国有企业控制权功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126-127页 |
9.2.2 中国国有企业控制权来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127-128页 |
9.2.3 中国国有企业控制权收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128-130页 |
9.2.4 中国国有企业控制权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130-131页 |
9.3 解决中国国有企业控制权问题的对策研究 | 第131-136页 |
9.3.1 明确中国国有企业发展目标 | 第131页 |
9.3.2 完善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 第131-132页 |
9.3.3 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 | 第132页 |
9.3.4 提高中国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第132-133页 |
9.3.5 中国国有企业控制权的配置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 第133-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5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51-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