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引言 | 第10-20页 |
1 悬钩子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 | 第10-13页 |
2 悬钩子植物的化学成分 | 第13-15页 |
2.1 萜类成分 | 第13-14页 |
2.2 鞣质类成分 | 第14页 |
2.3 黄酮及甾醇类成分 | 第14页 |
2.4 其它成分 | 第14-15页 |
3 悬钩子植物药理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3.1 抗肝损伤作用 | 第15-16页 |
3.1.1 消除自由基 | 第15页 |
3.1.2 降酶作用 | 第15-16页 |
3.1.3 抑制炎性细胞因子 | 第16页 |
3.2 止血作用 | 第16页 |
3.3 抑制癌细胞 | 第16-17页 |
3.4 活血化淤作用 | 第17页 |
3.5 抗菌活性 | 第17页 |
3.6 镇痛作用 | 第17页 |
3.7 抗过敏作用 | 第17页 |
3.8 降糖作用 | 第17-18页 |
3.9 心脑血管保护作用 | 第18页 |
3.10 减肥和降血脂作用 | 第18-19页 |
3.11 其它作用 | 第19-20页 |
第一章 锈毛莓生物学特性及其化学成分的理化鉴定 | 第20-26页 |
1 锈毛莓的变种 | 第20-22页 |
1.1 锈毛莓(原变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布 | 第20-21页 |
1.2 大叶锈毛莓(变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布 | 第21页 |
1.3 深裂锈毛莓(变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布 | 第21页 |
1.4 浅裂锈毛莓(变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布 | 第21页 |
1.5 长叶锈毛莓(变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布 | 第21-22页 |
2 锈毛莓化学成分理化鉴定 | 第22-26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2页 |
2.1.1 材料和试剂 | 第22页 |
2.1.2 仪器 | 第22页 |
2.2 方法 | 第22-24页 |
2.2.1 锈毛莓主要化学成分提取 | 第22页 |
2.2.2 锈毛莓主要化学成分初步鉴定 | 第22-24页 |
2.2.2.1 黄酮类的鉴定 | 第22-23页 |
2.2.2.2 皂苷类的鉴定 | 第23页 |
2.2.2.3 多糖的鉴定 | 第23页 |
2.2.2.4 生物碱类的鉴定 | 第23页 |
2.2.2.5 醌类的鉴定 | 第23页 |
2.2.2.6 甾体或萜类的鉴定 | 第23-2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4-26页 |
第二章 锈毛莓药理活性实验 | 第26-33页 |
1 锈毛莓小鼠炎症实验 | 第26-27页 |
1.1 材料与仪器 | 第26页 |
1.1.1 材料和试剂 | 第26页 |
1.1.2 仪器 | 第26页 |
1.2 方法 | 第26-27页 |
1.3 结果与分析 | 第27页 |
2 锈毛莓醇提物各萃取部分抗炎保肝药理实验 | 第27-33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27-28页 |
2.1.1 材料和试剂 | 第27页 |
2.1.2 仪器 | 第27-28页 |
2.2 原理 | 第28页 |
2.3 方法 | 第28-31页 |
2.3.1 小鼠灌胃实验 | 第28-29页 |
2.3.2 赖氏法测定血清中ALT | 第29-31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锈毛莓化学成分分离 | 第33-45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33页 |
1.1 材料和试剂 | 第33页 |
1.2 仪器 | 第33页 |
2 方法 | 第33-35页 |
2.1 实验流程图 | 第33-35页 |
2.2 各萃取部分的分离及分析 | 第35页 |
2.2.1 高速逆流色谱两相溶剂系统的选择 | 第35页 |
2.2.2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 | 第35页 |
2.2.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5页 |
3.1 锈毛莓提取率 | 第35页 |
3.2 醇提物分级分离得率 | 第35-36页 |
3.3 各萃取部分HSCCC 法分离及HPLC、TLC 分析 | 第36-44页 |
3.3.1 石油醚部分HSCCC 分离及HPLC 分析 | 第36-38页 |
3.3.2 氯仿部分HSCCC 分离 | 第38-39页 |
3.3.3 醇提乙酸乙酯部分HSCCC 分离及HPLC 分析 | 第39-41页 |
3.3.4 醇提正丁醇部分HSCCC 分离及HPLC 分析 | 第41-44页 |
3.4 TLC 检测 | 第44页 |
3.5 结论 | 第44-45页 |
第四章 锈毛莓化学成分的波谱鉴定 | 第45-52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45页 |
1.1 材料和试剂 | 第45页 |
1.2 仪器 | 第45页 |
2 方法 | 第45-46页 |
2.1 紫外吸收光谱扫描 | 第45页 |
2.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5页 |
2.3 ~1H-NMR 和 ~(13)C-NMR 分析 | 第45-4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6-47页 |
3.1 紫外吸收光谱 | 第46页 |
3.2 红外光谱 | 第46页 |
3.3 ~1H-NMR 光谱 | 第46-47页 |
3.4 ~(13)C-NMR 光谱 | 第47页 |
4 结论 | 第47-50页 |
5 总结 | 第50-52页 |
5.1 药理实验总结 | 第50-51页 |
5.2 分离实验总结 | 第51-52页 |
附图 | 第52-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