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地方政府房地产调控概述 | 第14-19页 |
2.1 房地产调控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2.1.1 房地产调控概念 | 第14页 |
2.1.2 地方政府房地产调控概念 | 第14-15页 |
2.2 地方政府房地产调控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2.1 地方政府房地产调控的类型 | 第15-16页 |
2.2.2 地方政府房地产调控的手段和方法 | 第16-17页 |
2.2.3 地方政府房地产调控的重要性 | 第17-19页 |
第3章 阜新市房地产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 第19-32页 |
3.1 阜新市房地产发展现状分析 | 第19-23页 |
3.1.1 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 | 第19-20页 |
3.1.2 房屋施工面积与竣工面积 | 第20-21页 |
3.1.3 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 | 第21-22页 |
3.1.4 商品房销售价格走势 | 第22-23页 |
3.2 阜新市房地产业发展的内部因素 | 第23-29页 |
3.2.1 阜新市社会经济发展 | 第23-26页 |
3.2.2 阜新市的城市化进程 | 第26页 |
3.2.3 阜新市房地产企业发展 | 第26-27页 |
3.2.4 土地供应与城市规划等条件的影响 | 第27-29页 |
3.3 影响阜新市房地产业发展的外部因素 | 第29-32页 |
3.3.1 加入沈阳经济区的影响 | 第29页 |
3.3.2 周边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的影响 | 第29-32页 |
第4章 阜新市政府房地产调控的问题及原因 | 第32-39页 |
4.1 阜新市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 第32-34页 |
4.1.1 阜新市房地产调控的历程回顾 | 第32-33页 |
4.1.2 阜新市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 第33页 |
4.1.3 调控效果分析 | 第33-34页 |
4.2 阜新市房地产调控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4-36页 |
4.2.1 缺乏相对稳定的长期调控目标 | 第34页 |
4.2.2 对中央政策的执行效果不理想 | 第34-35页 |
4.2.3 住房结构调控效果不理想 | 第35-36页 |
4.2.4 二手房交易市场管理混乱 | 第36页 |
4.3 阜新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4.3.1 调控政策的不稳定性与滞后性 | 第36-37页 |
4.3.2 公信力下降,消费者预期不稳定 | 第37页 |
4.3.3 地方政府和中央的政策博弈 | 第37-38页 |
4.3.4 保证宏观调控落实的配套手段不足 | 第38页 |
4.3.5 缺乏有效的政策评价体系 | 第38-39页 |
第5章 加强阜新市房地产调控的对策 | 第39-44页 |
5.1 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出台促进房地产发展的调控政策 | 第39-40页 |
5.1.1 实施积极的地方财政政策,为房地产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 第39页 |
5.1.2 调整税收政策,鼓励居民消费 | 第39-40页 |
5.1.3 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调整住房结构 | 第40页 |
5.2 提高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执行力度 | 第40-41页 |
5.2.1 坚持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原则 | 第40页 |
5.2.2 政府正确引导目标群体 | 第40-41页 |
5.2.3 加强政策执行监督力度,建立奖惩机制 | 第41页 |
5.3 实施保证调控政策落实的配套手段 | 第41-42页 |
5.3.1 房地产调控的行政配套手段 | 第41-42页 |
5.3.2 房地产调控的法律配套手段 | 第42页 |
5.4 建立房地产政策评估系统 | 第42-44页 |
5.4.1 树立正确的评估标准 | 第42-43页 |
5.4.2 培育客观中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 | 第43页 |
5.4.3 发挥评估结论的作用 | 第43-4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