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设计参数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连续刚构桥应用与发展现状 | 第10-15页 |
1.1.1 连续刚构桥的产生和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1.2 连续刚构桥的特点 | 第12-13页 |
1.1.3 连续刚构桥的发展趋势 | 第13页 |
1.1.4 存在的问题和防治措施 | 第13-15页 |
1.2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8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2 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梁底曲线的幂次关系 | 第18-27页 |
2.1 工程背景 | 第18-19页 |
2.2 计算模型 | 第19-20页 |
2.2.1 基本假定 | 第20页 |
2.2.2 工况 | 第20页 |
2.2.3 荷载 | 第20页 |
2.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20-25页 |
2.3.1 主梁自重 | 第20-21页 |
2.3.2 关键截面应力和位移 | 第21-25页 |
2.4 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高跨比研究 | 第27-43页 |
3.1 国内外取值经验 | 第27-31页 |
3.1.1 支点高跨比现状 | 第29-30页 |
3.1.2 跨中高跨比现状 | 第30-31页 |
3.2 计算模型 | 第31-33页 |
3.2.1 原始模型 | 第32页 |
3.2.2 工况 | 第32-33页 |
3.2.3 荷载 | 第33页 |
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3-41页 |
3.3.1 支点高跨比结果及分析 | 第33-37页 |
3.3.2 跨中高跨比结果及分析 | 第37-41页 |
3.4 结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纵向预应力形式研究 | 第43-52页 |
4.1 预应力筋布束原则 | 第43-44页 |
4.2 预应力束筋的布置型式 | 第44-45页 |
4.3 纵向预应力束优化方案 | 第45页 |
4.4 计算模型 | 第45-46页 |
4.4.1 原始模型 | 第45页 |
4.4.2 工况 | 第45页 |
4.4.3 荷载 | 第45-46页 |
4.5 计算结构及分析 | 第46-50页 |
4.5.1 关键截面的应力、内力和位移 | 第46-50页 |
4.6 结论 | 第50-52页 |
第五章 主墩刚度合理性研究 | 第52-59页 |
5.1 薄壁墩类型的比较 | 第52-53页 |
5.2 双薄壁桥墩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案 | 第53页 |
5.3 计算模型 | 第53-54页 |
5.3.1 原始模型 | 第54页 |
5.3.2 工况 | 第54页 |
5.3.3 荷载 | 第54页 |
5.4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4-57页 |
5.4.1 关键截面的应力和位移 | 第54-57页 |
5.5 结论 | 第57-59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 | 第59-62页 |
6.1 梁底曲线研究 | 第59页 |
6.2 高跨比研究 | 第59-60页 |
6.3 纵向预应力形式研究 | 第60页 |
6.4 主墩刚度合理性研究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