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4.1 有关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及对策方面的文献 | 第12-13页 |
1.4.2 有关构建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指标体系的文献 | 第13-14页 |
1.4.3 有关高校财务融资渠道研究的文献 | 第14-15页 |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和主要创新之处 | 第15-18页 |
1.5.1 文章框架 | 第15页 |
1.5.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8页 |
2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相关理论及评价方法概述 | 第18-30页 |
2.1 高校财务风险相关理论概述 | 第18-22页 |
2.1.1 风险的含义 | 第18-19页 |
2.1.2 财务风险的含义 | 第19-20页 |
2.1.3 高校财务风险的含义 | 第20页 |
2.1.4 高校财务风险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原因 | 第20-21页 |
2.1.5 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特点 | 第21-22页 |
2.2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的理论研究 | 第22-24页 |
2.2.1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的概念 | 第22-23页 |
2.2.2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内容 | 第23页 |
2.2.3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的作用和原则 | 第23-24页 |
2.3 常用的风险评价模型概述 | 第24-30页 |
2.3.1 因子分析模型方法介绍 | 第24-25页 |
2.3.2 模糊模式识别模型方法介绍 | 第25-28页 |
2.3.3 判别分析方法介绍 | 第28-30页 |
3 河北省属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 第30-53页 |
3.1 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30-35页 |
3.1.1 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第30-31页 |
3.1.2 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1-35页 |
3.2 因子分析模型实证分析 | 第35-42页 |
3.2.1 因子分析步骤 | 第35-41页 |
3.2.2 因子分析结果评价 | 第41-42页 |
3.3 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实证分析 | 第42-46页 |
3.4 因子分析与模糊模式评价方法结果比较 | 第46-48页 |
3.5 利用费歇判别法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 第48-53页 |
3.5.1 选取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 | 第48页 |
3.5.2 样本高校分类 | 第48页 |
3.5.3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 第48-53页 |
4 河北省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 | 第53-56页 |
4.1 高校财务风险控制原则 | 第53页 |
4.2 预防高校出现财务风险的方法 | 第53-56页 |
4.2.1 高校财务总体失衡风险的预防 | 第53-54页 |
4.2.2 高校资金运作风险的预防 | 第54页 |
4.2.3 高校对校办企业投融资风险的预防 | 第54-55页 |
4.2.4 高校贷款风险的预防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5页 |
后记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