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凡例 | 第8-9页 |
第一章 伯纳德·威廉斯和《真与真诚》 | 第9-15页 |
1. 伯纳德·威廉斯简介 | 第9-10页 |
2. 《真与真诚》的主题 | 第10-13页 |
3. 《真与真诚》的写作风格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真与真诚》第五章及其与全书的关系 | 第15-20页 |
1. 第五章与全书的结构关系 | 第15-17页 |
2. 第五章梗概 | 第17-20页 |
第三章 《真与真诚》第五章注疏 | 第20-38页 |
第1节 “价值:一种内在联系?”注疏 | 第20-21页 |
1. 诚实的美德 | 第20页 |
2. 狭义的“信念-断言交流系统”与复杂的社会系统 | 第20页 |
3. 对断言机制的破坏? | 第20-21页 |
第2节 “信任”注疏 | 第21-27页 |
1. 信任与合作 | 第21-22页 |
2. 关于安全担保的博弈论问题 | 第22-24页 |
3. 假装具有内在价值:“间接功效主义”与“契约主义者论证” | 第24-25页 |
4. 内在价值及其结构、谱系学的作用 | 第25-27页 |
第3节 “言说中的值得信任”注疏 | 第27页 |
诚实作为“言说中的值得信任” | 第27页 |
第4节 “诚实的倾向”注疏 | 第27-31页 |
1. 谎言与“会话含义” | 第27-29页 |
2. 歧义的句子:一个译注 | 第29-30页 |
3. 含义与信任 | 第30-31页 |
第5节 “对断言的迷狂”注疏 | 第31-34页 |
1. 康德的谋杀者故事和“第二命题”学说 | 第31-32页 |
2. “精神限制”与“上帝知道你的意图” | 第32页 |
3. 对说谎的无例外的禁令、对断言的迷狂 | 第32-33页 |
4. 按才受托的寓言 | 第33-34页 |
第6节 “值得得到真话”注疏 | 第34-38页 |
1. 在各种环境中理解诚实 | 第34-35页 |
2. 诚实的一种动机:从荣誉和羞耻感到道德上的平等性 | 第35-36页 |
3. 为什么诚实的倾向不能只是遵守一套规则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真与真诚》第五章译文 | 第4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