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政策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晌:政策计量学方法
| 摘要 | 第2-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1 绪论 | 第10-15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3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 1.4.1 研究难点 | 第13-14页 |
| 1.4.2 研究创新点 | 第14-15页 |
| 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5页 |
| 2.1 知识产权及其政策的内涵与特征 | 第15-16页 |
| 2.2 知识产权政策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 2.2.1 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研究 | 第16-17页 |
| 2.2.2 知识产权政策的定量研究 | 第17-18页 |
| 2.3 知识产权政策演变研究 | 第18-20页 |
| 2.4 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 第20-23页 |
| 2.4.1 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研究 | 第21-22页 |
| 2.4.2 技术创新绩效的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 2.5 文献评述 | 第23-25页 |
| 3 知识产权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理论基础 | 第25-29页 |
| 3.1 制度经济学与知识产权 | 第25-26页 |
| 3.2 技术创新学与知识产权 | 第26页 |
| 3.3 计量模型的建立 | 第26-29页 |
| 4 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29-40页 |
| 4.1 知识产权政策量化标准 | 第29-36页 |
| 4.1.1 政策力度量化标准 | 第29-31页 |
| 4.1.2 政策目标量化标准 | 第31-33页 |
| 4.1.3 政策措施量化标准 | 第33-36页 |
| 4.2 技术创新绩效测量指标 | 第36-37页 |
| 4.3 数据收集与量化 | 第37-40页 |
| 4.3.1 数据收集 | 第37-38页 |
| 4.3.2 数据量化 | 第38页 |
| 4.3.3 计量分析方法的选择 | 第38-40页 |
| 5 中国知识产权政策的演变分析 | 第40-49页 |
| 5.1 知识产权政策的整体演变 | 第40-46页 |
| 5.1.1 相关机构的演变 | 第41-44页 |
| 5.1.2 政策数量与力度的演变 | 第44-46页 |
| 5.2 知识产权政策目标的演变 | 第46-47页 |
| 5.3 知识产权政策措施的演变 | 第47-49页 |
| 6 中国知识产权政策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 第49-59页 |
| 6.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 第49-50页 |
| 6.2 政策数量、政策力度与创新绩效 | 第50-53页 |
| 6.2.1 相关分析 | 第50-51页 |
| 6.2.2 因果分析 | 第51-52页 |
| 6.2.3 回归分析 | 第52-53页 |
| 6.3 政策目标与创新绩效 | 第53-56页 |
| 6.3.1 相关分析 | 第53-54页 |
| 6.3.2 因果分析 | 第54-55页 |
| 6.3.3 回归分析 | 第55-56页 |
| 6.4 政策措施与创新绩效 | 第56-59页 |
| 6.4.1 相关分析 | 第56-57页 |
| 6.4.2 因果分析 | 第57页 |
| 6.4.3 回归分析 | 第57-59页 |
|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9-64页 |
| 7.1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 7.2 政策建议 | 第60-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附录1 中国知识产权政策量化数据库 | 第68-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