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8-9页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9-11页 |
第2章 混沌基本理论和现代密码学的理论基础 | 第11-21页 |
2.1 混沌研究的起源 | 第11页 |
2.2 混沌的定义 | 第11-12页 |
2.3 混沌的判据与准则 | 第12-14页 |
2.3.1 李雅普诺夫(Lyapunov)指数 | 第12-13页 |
2.3.2 判断混沌程度的 Kolmogorov 熵 | 第13-14页 |
2.4 混沌系统的基本特征 | 第14-15页 |
2.5 现代密码学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2.5.1 密码学概述 | 第15-17页 |
2.6 密码系统分类 | 第17-18页 |
2.7 混沌分组密码的可行性 | 第18-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一种基于混沌映射与代数群运算的分组密码算法 | 第21-34页 |
3.1 群的定义与性质 | 第21-22页 |
3.1.1 半群 | 第21页 |
3.1.2 群 | 第21-22页 |
3.1.3 群的性质 | 第22页 |
3.2 几个重要的交换群 | 第22-23页 |
3.3 一种新的混沌映射和群论的分组加密相结合的算法 | 第23-32页 |
3.3.1 一维分段线性混沌映射 | 第23-28页 |
3.3.2 密钥 | 第28页 |
3.3.3 噪音向量 | 第28-29页 |
3.3.4 构造双射函数 | 第29-32页 |
3.4 加密和解密过程 | 第32页 |
3.5 加密与解密具有可逆性 | 第32-34页 |
第4章 混沌映射与代数群运算的分组密码算法的实现 | 第34-47页 |
4.1 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产生 | 第34页 |
4.2 128 位四维猫映射密钥产生算法 | 第34-40页 |
4.2.1 二维猫映射 | 第34-35页 |
4.2.2 四维猫映射 | 第35-36页 |
4.2.3 预处理 | 第36-40页 |
4.3 密钥编排 | 第40-45页 |
4.3.1 初始的行与列的变换(The initialPermu) | 第41-42页 |
4.3.2 The MessageSub 替换变换 | 第42-43页 |
4.3.3 信息移位变换(The MessageShift) | 第43-44页 |
4.3.4 The MessagePermu 变换 | 第44-45页 |
4.4 加密与解密的互逆过程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安全性与性能分析 | 第47-52页 |
5.1 密钥空间分析 | 第47页 |
5.2 排列分析 | 第47页 |
5.3 相邻元素的相关性 | 第47-49页 |
5.4 密钥敏感性测试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6章 仿真实验对比 | 第52-56页 |
6.1 仿真实验环境 | 第52页 |
6.2 仿真实验数据 | 第52-53页 |
6.3 仿真现象 | 第53-54页 |
6.4 仿真结果 | 第54-56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61页 |